茶香楼

新茶上市凸显诟病皖茶发展任重道远

发表于:2025-01-09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09日,早在惊蛰前后,各类新茶打着各自旗号纷纷进入省城茶叶市场,仿佛预演出我省茶叶今年良好的发展态势。对此,业内人士却保持着理性的认知,茶叶过早上市不仅对人们的茶叶消费产生误导,依然陈旧的市场操作手段也掩盖了

早在惊蛰前后,各类新茶打着各自旗号纷纷进入省城茶叶市场,仿佛预演出我省茶叶今年良好的发展态势。对此,业内人士却保持着理性的认知,茶叶过早上市不仅对人们的茶叶消费产生误导,依然陈旧的市场操作手段也掩盖了茶市的诟病,我省虽是一个茶叶大省,但茶叶品牌不突出,茶业发展仍有一段很远的路要走。

茶叶消费有误区

眼下,省城新茶陆续上市,大街小巷的茶店都摆放了各种茶叶新品,购买者也算不少,许多茶客也迫不及待地走进茶楼,一品新茶给他们带来的馨香。记者采访发现,一种来自福建的"大白毫"茶叶正充斥于新茶当中,误导消费者。在省城工作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平时喜欢到茶楼喝茶,长期以来养成了"非黄山毛峰不喝"的习惯,有一次和一位茶业专家接触的时候,被告知他所喝的并非真正的黄山毛峰,而是一种低质"大白毫",如今刘先生每次喝茶,总把"误喝毛峰许多年"这句话挂在嘴边。

据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教授詹罗九教授介绍,茶业既不是越早越好,也不是越嫩越好,更不是越小越好,茶业的生产、加工都因地、因时而宜,茶业质量主要指标有两类:一是感官指标,即色、香、味、形;二是卫生指标。消费者若不识茶,最好请有经验的老茶客导购,或到诚信好、讲品牌的茶店购买。

茶叶销售"肠梗阻"

茶叶种类、消费方式及消费人群的增加,是茶叶消费增长的一种传统模式。然而,这种自发的市场运作方式,不但使人们对茶业的消费更加模糊,而且不利于茶业销售规模和效益的增大。

我省茶业目前仍以内茶文化销为主,销售主要依赖批发市场,茶叶从工厂到消费者口中,需要多个流通环节,不但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等资源浪费,而且难以保证质量。以合肥为例,合肥的茶叶小店过多过散,货源主要依赖于几个小型的批发市场,批发来的茶叶或散装或再包装好出售。散卖茶叶是不被业内人士称道的,茶叶散卖不但易吸收灰尘、水分,保存还会产生异味。零售商往往选择自行包装,但鉴于零售商自身对茶业的有限认知或图暴利,所包装茶叶的品牌和质量令消费者很难相信。

如今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低层次的饮用需求,而是追求高层次的心理满足,他们不仅注重茶叶的质量,而且注重茶叶的品牌、包装,对名牌茶的质量、美感也越来越挑剔。因此,陈旧的市场运作模式显然不适应这种从"物质"转向"感觉"的变化。

茶叶品牌亟待突出

在中国传统十大历史名茶中,我省就占据了四种。然而,我省茶叶尚在省内销售,竞争也在搞"窝里斗",在济南、北京等几个较大的茶叶批发市场却鲜见皖产茶叶的身影,这与安徽茶叶在全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安徽天方茶业集团总经理郑孝和认为,安徽茶叶要想摆脱发展"瓶颈",必须突出品牌意识,茶业产业化是必由chinatea之路。如今,多数消费者只知道毛峰、瓜片等茶名,而对茶叶的具体品牌不清楚,甚至将茶名和品牌混在一起,这说明我省茶叶品牌的市场渗透力较弱。在具体操作上,安徽茗茶公司营销顾问刘胜认为,茶业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茶叶为龙头,以客户为基础,以公司或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市场等形式,建立健全名牌营销网络,以适当的规模经营,发挥优势互补,降低成本费用,实现茶叶统一市场、统一渠道、统一价格、统一销售,并有计划地开发新产品。

詹罗九教授认为,茶叶企业要想在目标市场扩大销售,引导消费是当务之急。企业应以文化作为引导消费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让消费者从价值取向到消费行为都对企业的品牌产生认同,是市场营销中一项可供选择的长远方略。

(来源:新安晚报作者:胡佩、袁星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