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祁红”为何不红
■记者调查□本报记者孟歌卢俊通讯员储俏武
中国红茶之乡--安徽祁门的祁门红茶自1875年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祁门香"飘香世界,备受欧洲及东南亚人的喜爱。据安徽省农调队调查,"祁红"产量1979年曾达到最高峰,年产量达3万担,然而"祁红"的产量不断下降,目前的年产量跌至1万担左右,外销量持续走低,价格下跌。
据了解,影响"祁红"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一是外销无直接客源,定单不稳定。长期以来,"祁红"出口主要由外贸进出口公司办理,直到1998年底祁门红茶有限公司才获得自营出口权。但祁红主要销往欧洲,客源稳定,目前外贸出口定单仍在原办理烏龍茶出口的外贸公司手中,其它地区出口企业则缺乏自己的直接客源,且定单极不稳定。二是"绿色壁垒"困扰出口。2000年后,欧盟对进口红茶执行较为严格的农残标准,增加多项限量指标,使得祁红出口时而受到限制。三是品牌管理不力,仿冒厂家多。由于"祁红"的品牌发展到今天,已具备相当的品牌实力,许多外省、外县打起"祁红"主意,把其生产的红茶冒充"祁红"。就祁门县而言,十多家乡镇、个体企业在生产经营祁红,与"祁红"主厂开展无序竞争。由于没有统一的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祁红"产销较为混乱。
业内人士指出,要从多方面实施品牌战略,再现"祁红"辉煌。首先,应推进绿色化工程,开发有机茶。加强有机茶开发的规划统筹和组织实施。加快基地建设,调整优化茶叶种植结构,以有机茶为突破口,带动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的发展,促进"祁红"以优质形象进入市场。同时搞好新品种的引进和繁育工作,对低产茶园进行改造,严禁使用农药、除草剂,不使用化学肥料,确保茶叶生产沿着无公害、有机化方向发展。
其次,实施标准化工程。2001年祁门县被授予"中国红茶之乡"的称号,"祁红"被列入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为防止外地红茶假冒出口,扰乱市场,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祁红"的质量标准,包括产地、采摘、制作、收购、销售各环节。并建立监管机构,加强市场监督和市场出入口检验检测及质量标准认证。对茶叶加工厂进行标准化tieguanyin改造,更换加工机械设备,严格控制加工现场卫生标准,以此淘汰一些劣势企业,提升一些优势企业。
第三,加快市场化进程。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等成分对人体健康有极好的保健和治疗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尤其是"祁红"具有醒脑、健胃养脾的特殊作用。红茶饮料的热销从另一方面揭示出"祁红"的广阔市场。"祁红"要向深度拓展,用科学的营销观念、策略积极地开发市场、拓展市场、培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