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蒙顶茶何时不再作替身
蒙顶茶,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之一。但是,"在北京、上海,问什么茶比较好?即使问一些不喝茶的人,他们都会说西湖龙井。"名山县一位政府官员对记者说,"问他们知道蒙顶茶吗?都摇头。"
名山县茶业发展局副局长卢小松苦笑着说:"我们90%以上的茶叶被别人贴牌,摇身一变,成了西湖龙井,黄山毛峰。"
朝在蒙顶晚至西湖
名山县茶叶种植面积超过了23万亩,人均超过1亩。
4月25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名山县中峰乡一处万亩观光茶园。尽管采春茶的高峰期已过,茶园仍有采茶女。
当地一家较大的茶叶加工企业正在收购茶叶,卖茶叶的农民排起长龙。该企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天在这里要收购五六吨鲜叶,除部分加工成自己安溪茶的产品外,其余的都卖到省外去了。据介绍,像这样的交易市场,在名山的乡镇还有很多。
记者来到位于县城的川西茶叶市场,在一辆车身印有"成都---南京包机专线"几个红字的小型货柜车旁,一位名叫宋伟的经销商告诉记者,每年春节后直到国庆前夕,他几乎每天都要在这里收购茶叶,多的时候一天几千公斤,少的时候也有几百公斤,每公斤可净赚五六元钱。在这里像他那样的经销商有五六个。记者还看到不远处停了一辆邮政车,"每天有4辆邮政车到这里运茶叶。"司机告诉记者。
这些茶叶大多当天采摘、当天加工、装箱,从成都双流机场运到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当晚,这些地方的茶客就可以喝上名山茶了。
茶到外地改头换面
"几年前,中央电视台做过一期《难道真有这么早的西湖龙井?》的节目,说的是2月份杭州就出现了西湖龙井茶,可这个时候杭州的天气还是非常寒冷的,本地根本不可能有茶叶上市。记者追踪发现,所谓西湖龙井原来是名山蒙顶春茶!"卢小松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卢小松每次出差都要到当地茶叶市场转转,他发现那些外省品牌茶绝大多数都是名山茶改头换面。去年他在安徽一市场发现,那里卖的黄山毛峰14个品牌中就有12个是名山茶。
在外面喝自己的茶,却消费的是人家的品牌!卢小松叹息。
名山县茶业发展局调查,春分前后的蒙顶茶最好,初加工后卖到省外每公斤最多两百铁观音多元,但要是被包装成西湖龙井,每公斤可卖到两千元以上!名山县每年由茶业所形成的产值高达10亿元,但有90%以上的茶叶流到省外变成了别人的品牌,产值达20亿元。
"假如有一天别人不要我们的茶叶了怎么办?"卢小松说,这不是没可能,因为目前各地都在大力发展自己的茶叶。
品牌之路漫长修远
唯一的办法就是打造自己的品牌!名山县委副书记杜智慧说。
说起名山茶的品牌,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蒙山茶、蒙顶茶和蒙顶山茶等。但到目前为止,能够称得上品牌也只有这三个,但其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很低。
目前名山县共有60多家登记在册的茶叶加工企业,拥有自己品牌的企业43家,但大多起步晚,规模都相对较小,龙头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对打造自己的品牌,杜智慧说:"因为企业起步晚,政府得帮忙,近年政府投入大笔宣传资金,一年一度在成渝两地举行的'万人品茶活动'、'皇茶祭祖'活动等。"
"但是,仅靠政府是不够的。"杜智慧称,名山茶叶企业只满足于粗加工,没有品牌意识,各唱各调,形成不了拳头。
卢小松称,品牌是症结,虽然一些企业有了品牌意识,在茶业协会的指导下,按国家标准,共同围绕'蒙山茶'、'蒙顶茶'、'蒙顶山茶'三大品牌开发,但在省外知名品牌占据大部分市场的情况下,要想摆脱"替身"角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加工企业不上规模,大量茶叶也必然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