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企借“有机”突围?
2006年刚至,一股寒流就袭向国内茶商,1月1日起,欧盟发出新规:进入欧盟市场的食品从初始阶段就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否则出口资格将被取消。除欧盟外,日本也将于5月再次对进口茶叶设限。
欧盟和日本作为福建茶叶输出的主要地区,绿色壁垒门槛再度提高,无疑将危及茶叶出口大省福建。事实上,近三年来福建省茶叶出口已遭绿色壁垒之劫而持续下挫。
专家认为,随着"有机"消费在发达国家的兴起,福建发展有机茶叶,将有助于提升茶叶出口的竞争力。自1999年福建省首家茶企通过欧盟有机产品认证后至今,福建的有机茶正渐成气候,但记者经调查了解后发现,福建的有机茶叶却面临着有名无实的尴尬。
外销无实
"世界茶叶看中国,中国茶叶看福建",福建是中国产名茶最多、最集中的省份,茶叶已成为福建省九大支柱产业之一,每年出口量达1.8万吨。然而,近年来福建的茶叶出口却面临着重重危机。今年,绿色壁垒的门槛再一次高筑,欧盟和日本相继设限。1月1日起,欧盟开始实行严格的食品及饲料安全新规定,进入欧盟市场的食品从初始阶段就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否则欧盟委员会有权取消其出口资格。日本也将于5月起实行《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肯定列表制度》,涉及734项农药残留检测指标,大幅提高了进口茶叶门槛。
"由于国外不断对地茶叶进口设限,出口越来越不好做。"福州中铭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福建茶商的心头上普遍笼罩着这股阴霾,由于受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提高农残检测标准的阻碍,近三年来,福建省的茶叶出口一直处于低迷状态,2003年茶叶出口总量比上年下降了21.6%,2004年比上年下降2%。
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冯廷佺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残问题,保持福建省茶叶的出口竞争力,推广有机茶不失为一条很好的路子。
资料表明,目前,世界有机茶产销量为6000吨左右,主要销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欧美国家,有机食品销售量约占食品销售总量的5-10%,而有机茶叶销售量占茶叶销量的比重不到1%,有极大的市场增长空间。
显然,福建省内茶企也看到这一线"生机",6年前就有不少茶企开始生产经营有机茶,欲借助"有机"分得国内外茶叶市场的一杯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福建省内生产经营有机茶的企业达20多家,生产基地面积已达两万多亩。
但据记者了解,福建有机茶的发展状况并不如人意,出口局面亦未打开。在福建每年出口的1.8万吨茶叶中,有机茶的比重尚不足1%,即使是主营有机茶的福州超大嘉和茶叶有限公司、厦门云香茶叶公司和福鼎市天湖茶业有限公司等茶企,其有机茶出口量也不高。业内人士分析,当前有机茶出口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产地与出口市场间的渠道不畅。目前在欧盟市场上的有机绿茶主要产自印度和斯里兰卡,至今仍然有斯里兰卡客商从中国进口有机茶,然后再以斯里兰卡有机绿茶的名义出口到欧盟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基于成本的因素,有机茶价格比普通茶叶一般要高10%-50%,但由于福建生产中国茶的有机茶大多尚未通过欧盟等国的认证,只能以低价出口。记者从福建省绿色食品办了解到,不乏从国外折戟而归、转做内销市场的茶企,甚至有的茶企前功尽弃转为经营其他茶产品,关键的原因就是"赚不到钱"。
内销自乱
但在内销市场,有机茶并没有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专家介绍,发展有机茶的技术条件极为"苛刻",按照国际标准,在种植、加工、包装、储藏有机茶的全过程中,不得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食品添加剂等。而目前福建的有机茶开发模式以私营企业或"茶叶专业户+出口公司型"、出口公司主导型、政府推动型为主,还有不少是盲目跟风型的开发,能严格按照行业标准种植、加工、经营有机茶的企业较少。福建省绿色食品办主任严可仕认为,有机茶的认证应涵盖种植、生产、销售等环节,但当前认证机构在认证时只注重生产而忽略了种植和销售两头,一些茶企玩弄"有机"概念,导致市场上的有机茶鱼目混珠,难辨真假。质检部门在对北京和福建市场上的有机茶进行抽样调查时,抽样合格率仅有50%。
事实上,茶商炒作"有机"概念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出口,也扰乱了有机茶叶内销市场的培育。在福建,有机茶的概念推出已有六、七年,但消费者对此并没有完全接受。
"我没喝过有机茶,"在福州茶叶市场经营茶庄的某老板坦言,很少有顾客问及有机茶。据他介绍,目前主要是一些品牌店在经营有机茶,而且价格很贵。记者以购买有机茶叶为名走访了福州市二环路和鼓屏路上的数家茶行,发现多数店内都有出售有机茶叶,但很少标有上市销售必备的国家相关部门的认证证明和茶叶的质量证明。在价格上也比较混乱,在二环路上,冠以"有机"的乌龙茶标价为330元/斤,但在鼓屏路一家茶庄内,记者发现,同一产地的有机乌龙茶却标价360多元/斤。
专家指出,扩大内销市场需求将是今后的重点,有机茶的内销增长速度能否与产量增长保持一致是有机茶发展的关键。目前有机茶的推广主要是政府行为,由于茶叶企业加工设施落后等原因,加上国内市场混乱无序,有机茶的内销竞争将更加激烈。有机茶市场需要更好地培育与维护,否则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市场越做越窄,最终沦为"炒概念",而维护市场秩序,需要认证机构与生产厂家建立良好的合作与监督关系,把好每一道环节。
"大气候"如何形成
福建的有机茶被形容为"醒得早起得晚"。早在1999年,安溪云香有机茶发展有限公司就通过了欧盟有机产品的认证,成为国内首家通过欧盟认证的有机乌龙茶企业。然而,福建省85%以上的茶叶种植及60%以上的茶叶加工,都是由个体农户生产经营。个体生产固然有发挥生产经营者积极性的优势,但弊端也暴露无遗,小生产并不能有效地抑制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更不具备规模生产和经营有机茶的能力。
较之于国内其他茶叶大省,福建的有机茶发展已明显滞后。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在有机茶发展较快的浙江省,2005年全省有机茶园面积超过10万亩、生产能力超过5000吨,同时建立了科工贸农一体化的有机茶生产、加工、科研、销售体系,预计要在5年内拉动全省茶叶产值提高10%左右、茶农增收2健康茶亿元。江西是另一个有机茶开发较快的省份,该省计划两年后全省有机茶产量达到4-5千吨,五年后达到6一8千吨,产值达2亿元,相当于目前全省毛茶的总产值。
"福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完全适合种植有机茶。"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主任孙威江博士说。他认为福建应当大力发展有机茶,也有条件去发展。有机茶的"有机"并非化学意义上的"有机",而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特别强调获得产品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产品本身;从生态角度来讲,发展有机茶绝不能一味追求最佳经济效益。客观上讲,限于当前茶业科技发展水平,开发生产有机茶本身存在一定的技术障碍,仅用常规传统农业措施,势必导致茶农和企业减产减收。因此,必须借助现代高新技术解决目前茶叶生产上的技术"瓶颈"。
福建省茶叶学会的专家认为,大力发展有机茶还必须改变茶区布局,经济发达但茶叶资源相对短缺的地区要与技术落后而资源丰富的山区联动发展,因势利导,取长补短。此外,要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