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春茶生产情况汇报
一、春茶生产情况与特点
(一)面积稳步增加,产量受灾减产
全省茶叶面积持续增加,据统计,全省茶园面积已达38万亩,较上年增加4.4%,茶叶面积增长较多的主要分布在苏州市的吴中区和扬州的仪征市。春茶产量4550万吨,较上年同期减产4。1%,主要原因一是出现少有的灾害性的气候,上年秋季持续干旱,严重影响茶树越冬及春季生长,加之三月晚霜及低温频频危害,造成开采推迟,产量下降,采摘较上年推迟10-15天,高挡名优茶大幅度减产,最高地区较上年减产30%;二是采茶工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采摘高峰时不能及时采下,且劳动力的价格也上涨了20-30%,造成茶叶的生产成本增加。
(二)名特茶持续旺销,价格上扬
名特茶销售持续见旺,特别是高挡名优茶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也有攀升,上升的幅度约在10-20%之间,春茶产值5.3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05年春茶减产不减收,名特茶的价升旺销是主要的原因,目前大部分单位名特茶基本无库存,江苏名特茶经济的产业特色进一步显现,对推动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茶叶在丘陵山区开发,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致富农民的作用,也得到各级越来越多的认同,
(三)行业协会建设发展迅速
市一级已建立茶叶行业协会的有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县(市、区)一级建立茶叶行业协会的有金坛、句容、锡山、吴中、仪征等,此外茶叶基层的产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开始发展,如苏州市吴中区村一级成立了茶叶生产合作社,金坛市茅麓镇成立了由茶农自主参加的鑫品茶叶协会,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要求联合的意识增强,对产业发展力量的壮大,适应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趋势,起着重铁观音要的积极作用。
二、主要工作
(一)种苗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开发
具体实施农业部项目《江苏省金坛茶树良种繁育场建设》,基本完成茶树无性系良种示范园有关建设任务,同时对道路、沟渠、防护林带进行了配套改造建设,并带动高淳茶叶良种场、溧水县茶叶试验场、金坛市鑫品茶叶有限公司、无锡市茶叶品种研究所、宜兴市岭下茶场、句容市春城茶场等一批种苗产业化企业的基地建设,提高了茶树良种繁育及种苗产业化开发的工作力度。在"三项工程项目"品种引进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以品种适制性为重点的茶树良种综合性状的试验分析研究,加快茶树品种资源的创新、储备的步伐,大力引进推广技术指标成熟茶树无性系良种,突出优势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力度,以适应无性系良种茶园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二)质量安全建设
继续全面推进无公害茶叶产地产品认定工作,迄今,通过认定无公害茶叶产地面积26.8万亩,已占总面积的69.5%,产品172个,产茶区申报绿色食品茶叶及有机茶的工作普及面进一步扩大,已通过认证的面积约3.1万亩;全面推进茶叶清洁化生产技术,引进消化环保型高新技术产品茶叶汽热杀青机、微波杀青机、名茶加工机械等,共计大约560台,全面综合整治茶叶加工环境,告别传统手工作坊式的茶叶加工方式,改建了许多符合现代食品卫生要求的崭新的茶叶加工厂。加工过程建立了一整套的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的严格管理和监控措施,促使全省茶叶质量安全状况的改观,质量信誉的提高;
(三)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应用
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应用是产业链延伸,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领域,目前茶叶深加工方面取得较大突破,以无锡市绿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茶叶深加工企业正在崛起,目前绿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已完成日资的引进工作,与日本太阳化学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太阳绿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实现了强强企业的战略联合,茶多酚系列产品已打开欧美及日本市场,超微茶粉的市场需求也开始启动,应用领域在由食品行业向医药、保健、日用化工等行业拓展,产品也小批量的出口到日韩、欧美。进一步开发以现有深加工产品为原料的终端产品,提高加工附加值,延伸加工链,不断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将成为茶叶深加工产品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三、存在问题
(一)发展后劲不足
全省有三分之一的茶园进入低产衰老期,由于缺乏有效资金的投入,更新改造的步伐的迟缓,节能环保型的茶叶加工新机械的不断问世,也因一次性投入较大,机械更新改造的面尚未普开,这对产业的进一步加快发展,显得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二)国有茶场改革滞后
国有茶场涉及产权制度的改革虽然已经开始,但面还不广,约三分二的国有茶场还维持多年的承包管理制,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做强做大,离产权清晰、经营灵活的现代企业的建设,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三)经营规模偏小
江苏茶叶的生产经营规模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产值在1ooo万元以上的企业占少数,这对茶叶大市场、大流通的新形势是不相适应的,中小型企业的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也显得薄弱。
三、下一步工作
(一)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筹建省级茶叶协会
鼓励并协助成立区域性茶叶茶叶协会或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以机制活、经营好、开拓能力强、有较强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企、事业为核心,把小型、个体的茶经营者组织起来,内部实行相对合理的产销分工,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增强产品质量控制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真正做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省级以江苏省茶叶学会企业工作委员会和现有的团体会员为基础,联合有关市、县茶叶协会,积极协调科研、教育、外贸、商业等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着手组建江苏省茶叶协会。通过协会运作,强化经营者自主自律、参与行业管理的意识,逐步步入自我规范、自我服务轨道。
(二)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进程
茶叶深加工企业经济实力较雄厚、市场开拓能力强,具有产品新颖、市场前景广阔,对原料茶的需求量大的特点,要做大做强现有省级龙头企业无锡市太阳绿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建立深加工企业与生产者相对固定联系的原料基地和订单生产,扩大辐射面,带动产业发展,继续培育一批具辐射带动作用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特别是新型的民营茶叶企业要充分发挥机制活、经营好、开拓能力强的特点,强化辐射带动示范作用,联合小型、个体的茶经营者,逐步扩大规模和影响力,形成龙头。龙头企业的培育、发展、壮大,将示范、引导、带动山区农民发展茶叶商品生产,扩大产业规模,合理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实施优势互补,全面推进茶叶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加快体制创新推进国有茶场改革
国有茶场规模大,生产规范,品牌和市场信誉度较高,经过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