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配送亟待规范
日前,记者在北京马连道茶城正与几个相识品茶,忽然接到一个"举报"电话。说他们的茶叶委托某配送公司运输,按运输单应两天到达目的地,可时隔9日,需货方仍未见到货物,追问配送公司也是支支吾吾。供需双方都十分恼火;需方对供方是否发货表示怀疑,供方对配送公司大为不满。
问题出在哪里?据调查,配送的程序是,配送公司接到货物后首先要给发货人一张送货单,单上注明了收货人的地址及电话、发货时间;货物品种、数量及到货时间等。货物装入集装箱发送至目的地后,配送公司通知收货人,收货人凭身份证来领取货物。业内人士分析货物失踪的原因可能有几个:一是运输单上填写错了收货人的电话,导致货物到了目的地也无法通知收货人取货;二是配送公司发货时单、货不符,张冠李戴发错了地方;三是发往某一指定地点的集装箱装货率低,需等待装满,因而推迟了发货时间。当然,漏运、掉包、配送公司突然蒸发也不乏先例。不管是哪种原因,都反映了管理上的混乱。
对于茶商来说,丢的是货物,闹腾的却是心。本来干的就是整天进出货,可这运输得不到保证了,怎么向客户交待呢?信誉失掉了怎么往下运作呢?事实上,北京马连道是我国茶叶的重要集散地之一,是茶叶南来北往的重要运输枢纽,随着高速公路、铁路建设的迅速发展,运输时间根本不成问题,茶叶从原产地福建24小时到北京早已实现,配送已成为茶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刚刚生产的茶叶保质保量、及时、准确、完好地送到客户手中呢?
业内人士认为,首先,茶叶配送应走专业化道路。因为茶叶是一种特殊的食品,季节性强,对保鲜温度要求较高;各类茶的香气又不同,要求严格密封包装以免串味。因此,应采用专车专送。通常从原产地向集散地发货,运输环节及集装箱内部的环境还相对好控制一些。即使产地各企业的产品各有特色,但采摘与加工季节差不了多久,要么都是绿茶,要么都是花茶,香气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只要包装严密,应该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但从集散地向全国各地发运茶叶时,问题就出现了。因为这时一个集装箱中装运的是来自各产地的不同类型的茶叶,也许花茶、绿茶同行,如果包装、温控不过关,这些茶叶就会在运输途中互相影响导致变了味道。因此,需采取隔离措施或专车专用。
目前的现状是,我国年产茶叶近80万吨,但我们的茶叶配送环节却十分薄弱。有实力的像吴裕泰这样的大公司,它有专门的配送网络,可以实现专业化配送。但像在马连道这样的集散地,配送公司虽很多,但个体的、小型的公司居多,实行的都是非专业化的配送。有些公司虽然高山茶是在马连道接货送货,看似马连道茶叶商户很多,他们每天都有茶叶发往全国各地,但一些车里装的并不尽是茶叶。据说服装有之,台湾茶化工产品有之,茶叶有之。用配送者自己的话说,"要光送茶叶,我们得赔死!"不过,这种鱼龙混杂的混运方式,茶叶娇嫩的"体质"确实有点承受不起。有关人士呼吁这些小公司走联合之路,相关管理部门出面协调,大家分工协作,让茶叶另辟蹊径,实行专车运送;或者某家公司勇挑重担,专门配送茶叶,这也不失为良策。
其次,配送公司要理顺流程,抓好每一个服务细节。接货时,一定正确填写运输单,单上的每个字都要认真核对,不能有误;装车时,要有专人负责审验,避免发生把去北部的货错发到西部去的类似事情;同时,不可野蛮装卸,将货箱损坏或丢失货物;送货时间要信守合同。时间对茶商来说,不仅意味着效益更代表着信誉,其实对配送公司的声誉也至关重要。优质的配送服务不仅会使供需双方满意,使新鲜的茶叶及时送到消费者手中,配送公司自己也会受益,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更多的客户。因此,配送公司要加强企业内部的制度管理和员工管理,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小企业要发展也应有长远的规划,切忌短期行为。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流配送已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新兴产业。茶叶配送虽然只是现代物流系统的一个层面,就茶产业而言,作为产业链中的一环,让茶叶走出大山、走向各地,配送起着十分活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着十分光明的前景。走入这一行列的企业应十分珍视这个选择,切实把它做精、做好,打造诚信,运用管理这个利器,把茶叶配送的效率和质量提升起来,为茶产业链的顺利延伸添加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