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走出茶叶批发市场

发表于:2024-11-10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10日,前一段时间去北京马连道茶叶一条街走了走。虽然目前不是茶叶销售旺季,但这淡季也未免是太"淡"了些。那天遇到的几乎所有茶商朋友都在感慨,现在的生意真的是一天比一天难做!感慨眼下生意难做的同时,基本都同时在

前一段时间去北京马连道茶叶一条街走了走。虽然目前不是茶叶销售旺季,但这淡季也未免是太"淡"了些。那天遇到的几乎所有茶商朋友都在感慨,现在的生意真的是一天比一天难做!感慨眼下生意难做的同时,基本都同时在怀念前几年的"好日子"。对过去时光的缅怀、对当今状况的郁闷和对未来前景的迷茫,三者交集在一起,让这些茶商朋友们表情复杂。

马连道茶叶一条街,是目前北京的特色商业街。经过10来年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茶城的迅速增加,马连道已成为目前北方规模的茶叶批发市场。目前很多人一说到马连道,基本就会想到或者想起"茶叶一条街"。马连道目前不是还有茶城在招商吗?马连道的茶叶生意真的是一年比一年难做吗?这些茶商朋友的话是可以相信的,因为不存在任何不说真话的理由。那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呢?

当我带着这些疑问以及不时闪现在我脑海里的那些朋友们的复杂表情从沈阳、哈尔滨、石家庄等地回到北京,又在北京若干街头穿行一阵之后,心中的疑问慢慢散去茶叶,答案清楚的呈现出来。

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马连道茶叶一条街从多年前的自发形成,到初具规模引起政府重视和关注后开始步入发展快车道,逐渐成为中国北方最具影响力的茶叶批发市场。但是,目前马连道大大小小十来家茶城,基本都是实行摊位制,茶城管理方基本都是停留在收取物业管理费的阶段。只要你承租了一个摊位,活得好与不好,基本就是任由承租商户自己折腾了。而这些或先来或后到的商户们,如果只是坐在自家摊位前等客上门,其感慨良多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三年前,辽宁沈阳除了小东和南二市场里的一些茶叶摊位外,没有像个样的专业茶叶批发市场。但如今的沈阳城,已经有了荣碧达茶城、北方茶城和沈阳茶城三个大型专业茶城。在黑龙江哈尔滨,除了南极市场的茶叶批发外,又建立起了一个规模不小档次不低的专业茶城--信恒茶城。在河北石家庄,除了原来南三条的茶叶批发外,郊区的正定茶叶批发市场业已开张,地处市内繁华区域的怀特茶城即将粉墨登场。在济南,八里桥茶叶批发市场的规模也是在不停扩大,建筑档次也在不断提高。以上所列举的这些省份多数地方的只要经营规模稍微大一点的茶叶商家,以前或多或少基本都会选择到马连道进货。但随着各自省会城市专业茶叶批发市场的不断出现和发展,不少原本到马连道市场进货的商家舍远就近不再到马连道进货了。就这样,原本属于马连道批发市场的杯中羹被外地不断增加的茶叶批发市场分走了。更令人玩味的是,这些省会城市的茶叶批发市场,在蚕食马连道市场批发业务的同时,自身也面临地市一级茶叶批发市场的蚕食。

茶叶零售终端分流了客户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内仅大大小小的茶叶店就有几千家之多,这还不包括数以千计的茶馆。这些茶叶店中,包括了各有100家左右店面的两个"老字号"企业,还有"天福"在北京的60家店面。试想,当你能住处楼下或者路上顺道就买到自己想要或者认为可以接受的产品时,你还有必要去茶叶批发市场吗?虽然北京城有诺大一个马连道茶叶批发市场,但这些店面连锁经营企业的店铺数量和销售额逐年增加,无疑证明了终端售点的市场竞争力。

北京马连道茶叶市场目前的情况绝对不是个案。前些年曾经风光的一些茶叶批发市场目前情况和马连道茶叶批发市场目前情况差不多,有的甚至更糟。一些近年兴起的茶叶批发市场,自出生以来就似乎没能吃饱过。今年开始招商的一些茶叶批发市场,甚至喊出了"当年零租金"的口号。可以说,目前中国茶叶批发市场已经太多太滥,其发展基本走进了死胡同。只要是夕阳,无论它是红还是不红,就已经不再重要了。

但目前茶叶批发市场的商家和依赖茶叶市场的生产厂家,却是要思考自身出路。选择不外有二:要么被动等待批发市场转型,要么主动选择走出批发市场。而实际上目前的中国茶叶批发市场,基本形如船身已经出现倾斜的泰坦尼克号!身处其中的人们如果要选择生存,就必须离开。走出茶叶批发市场,到终端去!这是发展的需要,甚至是基本生存的需要。

先天不足的茶叶批发市场

为什么这么说?

现在的茶叶批发市场(或者说茶城)老板基本是只管招商收租,不提供有效管理和服务。承租市场摊位的这些业主,虽然不乏颇具实力和诚信经营的商家,但总体而言经营规模普遍偏小,经营、结算方式通常比较原始和落后,有的甚至连蒙带骗。一个不懂茶的消费者或者说不会侃价的消费者如果去批发市场买茶,很大的可能是带着购买价廉物美茶叶的期望而去,拎着价高质差的茶叶而归。批发市场应具备"价格决定"这项功能,中国目前集散地和销区的茶叶市场,根本无法提供。所以,即便是目前一些茶城硬件条件的确是在不断提升,但其留在消费者心中的"散、乱、差"的现象还是没能得到有效解决。"在马连道买茶能放心?","马连道的茶叶质量好吗?","在马连道可以买到好茶吗?"--不是仅仅一个朋友这样问我的,但我知道他们关心的只是基本的信任。消费者知道,买家永远不如卖家精,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交易方式让很多消费者对茶叶批发市场望而却步。重建设轻管理,没能解决基本的信任问题,不具备"决定价格"这一至关重要的功能,使得中国茶叶批发市场先天不足!

没有出路的价格比拼

批发市场通常地理位置都比较偏--即便是处于城市相对中心区域的批发市场,目前基本不是已被拆迁就是行将搬迁。偏处一隅的茶叶批发市场,对于消费者买茶而言,非常的不便利。虽然目前仍有些消费者会选择在周末开个车跑到北京的马连道茶叶市场、广州芳村的茶叶市场或者是昆明的雄达茶叶市场的某个店面喝茶神侃,但这样的消费者在全部消费者中所占的比例又能有多少呢?

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愿意到批发市场买茶或者喝茶--部分消费者或者基于自己的身台湾茶份,或者是基于对对批发市场的印象,不愿光顾批发市场。

不是所有消费者都能够在批发市场放心买茶。让消费者买茶买得提心吊胆,实际上是增加了消费者的心理成本。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非得要买茶--尤其是对于那些以茶作为礼品的消费者。如果购买起来实在是不方便的话,原本考虑以茶为礼的需求,很容易就可能被其它品类所取代。

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能够或者愿意从诺大一个城市的某个地方开着车跑到他们的"马连道"或者"芳村"买茶兼带喝茶花掉1-2个小时,而仅路上来回就花去3个小时甚至更多。消费者是可能在批发市场得到了相对便宜的产品价格因而觉得实惠,但如果考虑他为此所花费汽油呢?又进一步考虑他为此所花费的时间呢?时间不一定是金钱,但大块的空余时间对绝大部分人而言一定是一种奢侈。

我们不能仅仅考虑价格,更不能"没有最低价,只有更低价"。仅仅在茶叶批发市场拼价格,是不会有出路的。我们除了关注产品生产成本和产品销售价格外,更应研究消费者心理和重视消费者需求。我们应当思考,我们怎样能让消费者以更少的成本得到更多的价值?我们怎样能提高为消费者提供的总体购买价值(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心理价值)?我们又怎样能降低消费者的总体消费成本(包括金钱成本、时间成本、能源成本和心理成本)?

短评

到终端去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