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茶产业可与旅游业共兴发展

发表于:2024-11-10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10日,茶产业可与旅游业共兴发展《桂林茶叶产业有"搞头"》,本报4月28日的报道引起了不少市民和业内人士的关注。有人说,既然桂林产茶的自然条件好,技术也不缺,而且还有旅游名城效应,桂林茶叶如果不搞出点名堂来,

茶产业可与旅游业共兴发展

《桂林茶叶产业有"搞头"》,本报428日的报道引起了不少市民和业内人士的关注。有人说,既然桂林产茶的自然条件好,技术也不缺,而且还有旅游名城效应,桂林茶叶如果不搞出点名堂来,那就太可惜了。

走走看本地茶市场份额不到一成

卖茶的、品茶的,桂林的茶叶经营场所可不少。据业内估计,仅市区各种茶叶经营店就不下200家。但走进这些茶叶店,桂林本地出产的茶叶却屈指可数。

龙井、铁观音、碧螺春、普洱……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茶馆、茶业专卖店,发现基本上经营的都是外地名茶,本地茶叶份额不足一成。本地茶叶更多的是在一些土特产店和商场超市销售,而且数量少。

市茶叶公司负责人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本地茶叶不出广西基本就可销完。但因为桂林茶叶种植规模小、产量少,让不少加工茶叶的老板挺尴尬。他举了个例,桂花茶一直蛮好卖,但与桂花一起加工的茶叶原料,有一半以上要从外地进货。

每年清明前后热销的"明前茶"采摘数量只有几吨,每年都会被老客户订购一空,走零售渠道的少之又少。

另外,由于桂林茶叶名声不大,茶叶生产商缺乏品牌意识,除了"明前茶"因数量极少显得珍贵(每斤约800)外,其他茶叶市场价格往往不高。业内人士介绍,桂林茶叶通常来说,最高不过两三百元一斤,很多也就是几十元一斤。而且,市场上的茶叶还有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情况。比如,一些土特产店卖的桂花茶,有的一罐(二两)10元,品质差强人意。

一些茶馆和茶叶专卖店老板告诉记者,不卖本地茶,既是因为产量较少,而且还因为没有叫得响的品牌,价格上不去,经营不划算。而在土特产店,虽然有不少游客购买桂林茶叶,但茶叶的"风头"远远比不上"桂林三宝"、罗汉果及芋头糕等传统桂林土特产。正阳步行街、中山路上的几家土特产店老板说,不少游客都是在购买"桂林三宝"后,顺便捎上一两罐茶叶,而且选购低价位的居多。

分析下桂林种茶条件"没的说"

桂林适合规模化种植茶叶吗?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专家一致认为:种茶,桂林得天独厚。

茶科所所长林朝赐介绍,就茶叶的种植适应性来说,与区内其他城市相比,桂林的纬度、气候、土壤等都有绝对优势。桂林的纬度与主产乌龙茶的台湾类似,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同时,桂林降雨比较丰沛,年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左右,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条件优越。

目前桂林茶叶生产主要分布在龙胜、阳朔、资源、全州等地。这些产茶区海拔较高,云雾多,漫射光、紫外光丰富,有利于茶叶氨基酸、叶绿素和芳香类物质的合成,茶叶鲜醇香浓。桂林毛尖、冰冻乌龙、龙胜云雾等都有不错的品质。

茶科所多名专家认为,与水果等农作物种植相比,茶叶种植有独特优势。茶叶一般没有"大小年"之分,受自然病虫灾害少,而且耐干旱,不争水田,适宜在偏远山区种植。加上茶叶重量轻、保质期长,相比之下更便于运输加工。一般来说,平均每亩茶园可创造产值3000元以上,对增加农民收入是一条很好的路子。

桂林种茶技术也不缺,茶科所是全区唯一省级应用型茶叶研究机构,为全区30多个县共70万亩茶园服务。

但桂林茶叶种植面积还很小,大大小小加起来大约1万亩,而桂林适合种茶的地方估计是现有的10倍以上,甚至更多。

瞧邻居政府推动很重要

与桂林邻近的三江侗族自治县、昭平县茶叶种植规模均达到10多万亩,是广西产茶大县,茶叶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之一。而有着悠久种茶历史的桂林,茶叶产业却裹足不前。

据了解,早在解放初期,临桂、全州、龙胜、平乐等地就已经有不少茶园,还成立了国营茶场。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国营茶场经营管理不善,缺乏正常的茶树维护、管养,茶叶树龄大,茶叶产业萎缩。

"目前,桂林的茶园仍处于零星发展状态,茶叶生产没有实现规模化、标准化,茶叶营销没有注重品牌化。"林朝赐称。

市茶叶公司负责人建议地方政府要重视茶叶产业发展。

三江、昭平茶叶生产起步比桂林晚,基础也较差,但当地政府近20年来一直把茶叶生产作为拉升县域经济的重要产业来发展,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民大量种植,并注重与文化旅游活动结合起来,逐渐打造出本地茶叶品牌。据了解,昭平现有茶叶加工厂100多家,2009年全县生产干茶5500吨,总产值达3.85亿元。

"茶叶种下去3年后才会有产出,经济效益不是立竿见影,所以政府推动农民种植茶叶的积极性很重要。"茶科所专家认为。

生产基地在龙胜的桂林漓江茶厂厂长黄荣雄说,在扶植农民种植茶叶上,龙胜作了有益尝试。比如给费用鼓励农民开荒,提供优质茶叶苗以及肥料等优惠措施,并提供专业技术指导。

"桂林不要辜负优越的产茶条件。在茶叶生产中,希望政府起到主导作用,特别是要扶植龙头企业,规范茶叶市场,带动整个桂林茶叶产业的发展。"采访中,很多专家表示。

数一数桂林茶可利用的文化不少

但凡名茶,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的还有着许多令人神往的故事。伴随着一个个故事的传扬,这些茶叶也家喻户晓,身价倍增。

就说西湖龙井,其价值几何?光看市场价格就知道。可要是看看品牌价值,更让人"瞠目"。新华社58日的一篇报道称,中国农产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给西湖龙井评估的品牌价值高达4417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安溪铁观音、信阳毛尖、普洱茶、洞庭()碧螺春等。

从评估可以看到,品牌价值名列前茅的多为历史文化名茶,不少还被列入了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桂林茶有没有"文化"?据记载,桂林从宋代就开始种植茶叶。而恭城瑶族自治县,古代曾被称为"茶城"。关于这个名称来由无从考证,但民间流行的一说,是自古以来恭城人喜欢打油茶,打出的油茶好喝有营养,所以叫"茶城"。

怎么挖掘桂林茶叶文化?

比如桂花茶。古诗中有关桂花的诗句不少,桂林又"桂树成林",桂花是市花,品种多,四季飘香,与桂林清雅的气质非常符合。桂花茶的文化完全可以好好挖掘。

电影《刘三姐》里,刘三姐巧手采茶,还和企图霸占茶山的莫老爷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山歌对决,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当然也是桂林茶叶可以利用的文化资源。

阳朔七仙峰翠羽茶的美丽传说同样让人向往。

说到六堡茶,很多人会想到梧州。谁让人家这几年风头足呢?"其实,桂林历史上也有六堡茶",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滕海森介绍,直到上世纪80年代,桂林六堡茶还很兴盛,出口境外。

桂林山水有那么多传说,为何不赋予桂林茶叶美丽的故事?桂林一些茶商说,桂林目前确实忽视了本地茶叶文化。

动动脑让游客都带走一包桂林茶

"桂林茶叶要让桂林人认可,更重要的是要走出桂林。"业内人士称,桂林茶与龙井之类比,名气差了一大截,基础也差了许多,但桂林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旅游名城效应。"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带走一包桂林茶,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桂林的茶文化。"

张坤在桂林经营茶叶生意多年,对本地市场很熟悉。他说,桂林茶叶一定要确保品质。一些以游客为销售对象的茶叶品质不行,口口相传,久而久之会倒了桂林茶的形象。另外,要把文化元素融合在茶叶营销的每一个环节,从包装到宣传,都要有"以文化取胜"的意识。目前桂林茶以中低端为主,要考虑推出一些品质过硬、包装精美的高端产品,让游客能够作为"拿得出手"的礼品馈赠亲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茶园已在尝试将茶叶销售与旅游相结合。在茶科所的茶叶科博园,记者就看到几辆大巴将游客载到了茶园,观光、品茶,当然,临走时通常也会购买一些茶叶。林朝赐介绍,该园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约12万人次,其中欧美游客有3万多人次。将茶叶销售和旅游结合,效益可观。

临桂刘三姐茶园从2005年开园至今,已接待国内外游客达30多万人次。有意思的是,除了采茶和茶艺表演,这里还别出心裁地推出了茶膳、茶浴。游客参与性强,茶文化得到了延伸。据介绍,这个茶园已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促进了当地农民就业增收。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到一地旅游,买当地的土特产品,其实是想把当地的文化带回去。桂林每年游客众多,如果让每一位游客都能了解桂林的茶文化,每人都能带走一包优质精美的桂林茶叶,那桂林茶叶自然也就名扬天下了。

延伸阅读:桂林茶叶产业有"搞头"

说起广西名茶,百色有凌云白毫茶,梧州有六堡茶,柳州有三江茶。而桂林茶目前却处于零星发展状态,少有叫得响的品牌。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专家说,其实,桂林在全区种植茶叶条件好、优势明显。昨天上午,副市长蒋炳穗到该所调研时表示,桂林实现茶叶产业化,潜力很大。

现在茶叶消费市场挺旺。桂林茶叶产销近几年有所发展,但还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基本在龙胜、阳朔、资源、全州等地,缺乏有影响的茶叶品牌。

"桂林茶叶到底具有哪些优势条件?能否形成农民增收的新路子?"蒋炳穗抛出的这个话题,引起热议。多名茶科专家说,桂林生产茶叶的环境、气候等条件很好,特别是龙胜、资源等山区生产的茶叶,品质优良,对农民增收来说,每亩茶叶平均每年可产生3000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桂林茶叶要实现产业化,缺技术吗?不缺。"专家说,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是全区唯一省级应用型茶叶研究机构,辐射全区70万亩茶园,服务30多个县。而且桂林有名城效应,每年有上千万国内外游客,打造茶叶品牌具有很多城市难以比拟的优势。

走进茶叶科技园时,一辆满载欧美游客的大巴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原来,茶叶科技园是茶科所一个旅游景点,其中有摘茶体验区、品茶休闲区以及名茶销售点。茶科所负责人介绍,该科技园每年接待12万左右的国内外游客,其中欧美游客就达3万多人。

看来,桂林茶叶产销与农业观光旅游结合起来,大有文章可做。蒋炳穗说,桂林茶叶产销有很大发展潜力,科研单位和农业部门要深入调研,期待桂林茶叶早日实现产业化,成为农民尤其是山区农民增收的好路子。

当天,蒋炳穗一行还到广西柑桔研究所进行了调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