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下一个普洱?
在今年5月举行的中国嘉德2010春季拍卖会上,一把"相明石瓢壶"以1232万元的价格,创出紫砂壶拍卖世界纪录。同样是5月,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笼罩了紫砂产业。
骤热骤冷,从追捧到质疑,紫砂壶仿佛经历了一场"淬火",这场风波给宜兴紫砂产业带来的阴影要由市场自身慢慢驱散,但也许,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现象
"紫砂壶热潮"席卷郑州市场
2009年开始,一股"紫砂热潮"席卷全国,随着一把把紫砂壶以"天价"在拍卖市场上火爆拍出,紫砂壶在郑州收藏和茶叶市场上也成为一项不折不扣的"热门"项目。
在今年5月举行的中国嘉德2010春季拍卖会上,一把1948年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的"相明石瓢壶"以1232万元的价格,创出紫砂壶拍卖世界纪录,代表着"紫砂壶"已经成为众多藏友追捧的对象。
走访郑州的茶叶市场,卖茶叶的商户大多都兼卖紫砂壶,专卖紫砂壶和紫砂摆件的商户也不少,不同商家,紫砂壶价格差别巨大。有的几十元、几百元,有的则上千甚至上万元。
这些紫砂壶往往配有相应的"收藏证书",证书展示该作品制作人的相片及简介,在证书的制作人标注中,有的写着助理工艺美术师,有的写着工艺美术师等不同名衔。
经历过2007年的投资狂热,再加上金融风暴的影响,不少收藏品种的价格在2009年骤然下跌,而新的热点"紫砂壶"在其他藏品的下行趋势中拍卖表现格外扎眼。
疑虑
紫砂壶是下一个普洱茶吗?
"紫砂热"的范围在急剧扩大,引起紫砂界兴奋的同时,也有一些有识之士忧虑:紫砂壶会是下一个普洱茶吗?
2005年,一场普洱茶的炒作让众多追随者赔了本,面对正火爆的紫砂壶收藏,业界有声音说:这是又一场"普洱炒作"。
当时,普洱茶在两三年内被迅速炒作起来,茶价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疯狂增长令人目瞪口呆,但随后上演了一场惊天逆转,开始了漫长的"跌跌不休",对比普洱,正在崭露头角的紫砂壶是否也存在"泡沫"?是否会重演普洱之路?
"我认为紫砂没有普洱的泡沫大,茶叶的生长和紫砂矿的存量性质完全不同,同时,今年的这场事件也将会把紫砂的真正价值显露出来。"生长于宜兴制陶世家的工艺美术师殷建平说。
针对"炒作"言论,紫砂壶商马先生介绍,值得收藏的紫砂壶是以"艺术品"入市的,分"一般名人壶"和"大牌名人壶",较好的紫砂壶不仅外形流畅体现技艺,泥料和做工、设计都很考究。
"目前最好销的紫砂壶主要是2000元至3000元的,这些壶的制作者基本上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工艺师,其中的佼佼者如同股票市场上的潜力股。投资者看好他们,买入他们的作品,随着他们的'成长'期盼回报。"他说。
事件
"紫砂风波"引发行业危机
5月底的一场紫砂风波,把紫砂壶推向了风口浪尖。
"不断有藏友打电话问我卖给他们的壶是不是真的,只能向他们反复解释假冒伪劣产品和名家作品的区别,并且通过制作人向消费者再次确定。"一位紫砂壶经营者说,这场风波肯定会影响市场。
"我们当地已经在商量如何整顿打假,一场紫砂行业的洗牌即将开始。"殷建平说。
他还专门带来一个自己从仓库里扒拉出来的"紫砂煲"内胆,"你看看,这种内胆是我们十年前做的,和媒体记者爆料的伪劣产品一样吗?"
现在,殷建平就把这个真的紫砂煲随身携带着,为自己和自己的行业"正名"。
有人说,"化工壶"是由于紫砂矿的"禁采令"而出现的。6月3日,宜兴市政府正式公布本月底将恢复开采紫砂矿,这是自2005年4月实施紫砂矿"禁采令"以来,首次对紫砂矿恢复开采。
"目前在工艺师手中的原矿泥料都应该是2005年以前开采的,并且越来越稀少,而市面上的紫砂壶却大量存在,一个几十元的紫砂壶连泥料成本都不够,可能是真的吗?"一家茶店老板叶先生说。
分析
行业洗牌有益减轻市场"泡沫"
对于此次媒体曝光的"紫砂黑幕",有消费者认为未必就是坏事,"至少可以对紫砂壶行业来一次洗牌,让老百姓对紫砂壶有更深的认识。"他们认为,曝光对假紫砂壶会形成打击,而对于货真价实的紫砂壶,则起到保护作用。
除了恢复紫砂矿开采,宜兴市政府还专门出台8条意见。
其中包括严厉打击添加有毒有害物质行为,凡在紫砂泥料制造、加工过程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一律关停,并严肃追究相关业主的法律责任;严禁销售危害人体健康的紫砂陶产品;严厉打击假冒宜兴紫砂陶,凡假冒宜兴紫砂陶标志的,产品一律没收销毁,经营者一律从严处罚;严厉打击骗买骗卖,凡坑蒙拐骗消费者的经营户,一律公示,情节严重的坚决取消经营资格。
"曝光是一种警告,提醒从业人员应该加强自律。"经营者认为,目前的确存在市场浮躁现象,收藏紫砂壶和收藏普洱茶一样,都陷入了一种炒作的怪圈,通过"紫砂黑幕"的曝光,可以加速行业的洗牌,让消费者更加理性。
新乡市一家茶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韩先生则认为,紫砂市场需要"培育",目前一些经营紫砂壶的老板只是捎带销售,本身并不懂紫砂,更谈不上向消费者推广。
"其实作为一件艺术品,还是要从欣赏角度和使用、把玩价值评价,在西安、济南,玩壶的人多,而在郑州,消费者往往是先看证书,看壶是谁做的,这种做法有些本末倒置,相对成熟的玩家都是看器形,以欣赏角度为重。"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