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安徽芜湖峨桥茶叶的市场调查

发表于:2024-12-23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3日,饮茶,是中国人保持了上千年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绿茶、乌龙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等大类加起来,全国大约有上千个品种,并且这些茶的原产地遍布各地。与茶叶种类多、地域广相对应的是,我国从事茶叶种植的农

饮茶,是中国人保持了上千年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绿茶、乌龙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等大类加起来,全国大约有上千个品种,并且这些茶的原产地遍布各地。与茶叶种类多、地域广相对应的是,我国从事茶叶种植的农户以及从事茶叶加工的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大约8000万茶农、7万家茶企。

有经济驱动力将这千家万户的茶农、茶园、茶企与茶叶批发商、零售商对接起来,是茶叶专业市场兴起的内在逻辑。安徽芜湖峨桥茶叶市场从上世纪80年代的兴起到如今交易市场业态的多元化发展,正是反映了这种资源配置的过程。

天时·地利·人和

传统商贸重镇的区位条件、古已有之的经商习俗、当地能人带动下的先行一步等因素,形成了峨桥茶市的"天时地利人和"

峨桥镇地处皖南沿江,地势低洼,本地原本并不产茶,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峨桥镇却成就了一个"江南第一茶市"。当地官员和茶商说,茶市形成的原因可以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

首先来看"地利"。峨桥所在的芜湖市是古之商贸重镇,拥有长江这一黄金水道,自古商贸发达,是古代"四大米市"之一。而峨桥镇距芜湖市区仅20公里,地处长江南岸,漳河、峨溪河于此交汇,沿漳河顺流可直达长江黄金水道。明清以来,很多过往商船在峨桥这一重要交通关口停留,峨桥镇渐渐聚拢了人气。

进入现代,在峨桥镇跑流通,不仅可从水路取道漳河与长江,铁路沪铜线还在峨桥镇专设一个站点,因此靠在皖南黄山这一茶叶重要产区脚下,峨桥镇作为皖南水陆交通枢纽,南茶北运、西茶东运很是方便,作为茶叶集散地具备相当的区位优势。另外,相对于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峨桥的消费水平不高,在这里做贸易,茶商和消费者都能接受。

再来看"天时"。峨桥茶市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全国茶叶专业市场普遍尚未形成,峨桥茶市算是较早的一批茶叶专业市场。在短缺经济时代,茶叶市场是"卖方市场",只要做出点名气,外地的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就纷至沓来。据峨桥镇茶商回忆,上世纪80年代每逢春茶上市时节,峨桥茶市每天有上万客流,街上堵车长达数小时,人气极旺。

最后看"人和"。峨桥镇有一批"能人",即肩挑手提、走街串巷式的批发经营商。在上世纪中期,峨桥镇有大约十余户农家开始从事贩茶生意,他们从外地产区把茶叶买来,再贩卖到芜湖、南京等地。改革开放后,这支贩茶队伍日渐扩大,带动了一方群众都走上茶叶交易生意。从1980年开始,不少村民改走街串巷为坐地零售,峨桥茶市渐渐形成。

能人带动的同时,芜湖周边茶叶产区,如黄山、太平、宣城等个体茶农苦于茶叶推销困难,得知峨桥市场上茶叶好销,纷纷将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茶叶送到这个市场,峨桥茶市的名气越来越大。

峨桥镇因势利导,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建设茶叶交易市场。峨桥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吴金瑜告诉记者,原来露天集市卫生状况差,建了市场后镇上派专人打扫卫生,改变了市场脏乱差的环境;原来每家每户各自为政,进了市场后统一管理规范交易,比如每个商铺门前都支起一把大大的黄布伞,既统一了标识,便于识别和形成茶市品牌,也有利于茶叶的防晒和防雨。一时间,峨桥茶市成为各地建立茶叶市场的标杆,经常有外省人员过来调研考察。

到上世纪末期,峨桥茶市盛极一时,茶叶年交易量3800万公斤,年交易额16亿元,日均客流量上万人次,成为全国最重要的茶叶交易市场之一。

辐射全国的独有优势

不是茶乡,胜似茶乡。峨桥茶市形成了数万人的营销队伍、遍布全国的分销网点,还有独特的冷冻保鲜仓储优势

峨桥镇镇长张有伟说,峨桥茶市由茶市一路、二路、外经路、梅地亚大道和峨桥国际城组成,占地总面积15万平方米,经营面积13.5万平方米。目前,茶市经营门面1160个。

峨桥镇副镇长潘礼兵告诉记者,峨桥茶市还有一支常年在外、人数多达三四万的营销队伍。他们远赴浙江、福建、江西、广西、四川、云南等茶叶原产区采购,并几乎在全国各地都设有分销网点。同时,外地茶商也纷纷落户峨桥茶市。经由他们,峨桥茶市的茶叶销往全国各地,以及俄罗斯、日本、东南亚地区。

正是由于拥有了一支庞大的营销队伍,全国千余种茶叶在峨桥茶市都能找到;还因为这支营销队伍的销售渠道铺得广,峨桥茶叶销路也广。峨桥茶商还通过承包租赁、合作包销等形式,在外地的茶叶原产地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采购后进行分拣、加工、包装形成自己的系列产品,再通过外设营销网点的形式,将自己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一时间,"不是茶乡,胜似茶乡"的峨桥茶市以"买全国茶、卖全国茶"而著称。

峨桥茶市不产茶,峨桥茶商需要从茶叶原产地千里迢迢把茶叶运到峨桥,然后再转运出去,茶叶保鲜非常重要。因此在峨桥茶市,上规模的茶商一般都有保鲜仓库,茶市里的门店,基本一层是商铺,二层是冻库。

在朝阳茶叶公司的门市部二层130立方米的冻库里,分类码放着铁观音、黄山毛峰等盒装茶叶。公司经理李纯健告诉记者,他家的冻库四季恒温在零下四摄氏度,同时湿度保持在50%以下。李纯健说,没有冻库的时候,自己就是摆摊卖茶叶,"什么赚钱卖什么",2001年成立公司,有了自己的店铺和冻库后,不仅卖当季的春茶,而且一年四季都有鲜茶卖。目前公司年销售额在800万元左右,正计划进一步扩大冻库,一座2000立方米的冻库正在建。

目前,峨桥茶市的冻库大约有500余个,仓储总容量大约为20万立方米。这使峨桥茶市拥有了全国其他茶市所没有的优势---巨大的冷冻保鲜仓储优势。也正因为此,当很多原产地茶市在新茶上市后没有茶叶卖的时候,峨桥茶市却一年四季都有保鲜茶叶卖。有外地客商称赞峨桥茶市,"外地卖不掉的茶叶要拿到峨桥茶市卖,因为峨桥茶市销路好;外地买不到的茶叶也要到峨桥茶市来买,因为这里常年有好茶叶。"

寻找新的业务形态

随着零售终端和现代通讯方式的普及,峨桥茶市中间商的作用日渐削弱,茶商们纷纷寻找新的业务形态

如今,正值"而立之年"的峨桥茶市,却处在关键的转型时期。

近些年,随着浙江、福建、广西、上海等地茶叶市场的兴起,全国茶叶专业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峨桥茶市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复存在。

同时,一些零售终端如超市和茶叶专卖店,也将其自身产业链条向上游延伸,有的直接从茶叶主产区拿货,完全绕开了茶叶交易市场和批发商,茶叶交易市场风光不再。加之现代通讯方式的普及,峨桥茶市中间商的作用被削弱不少,峨桥茶商不再守着市场了,而是多数在外面跑,峨桥茶市熙来攘往的如梭客流亦难以重现。

善于经营的峨桥人不甘落后,峨桥茶商纷纷在茶叶产业链的上下游做文章,寻找新的业务形态。

一家名叫"茶香楼"的商铺专门批发经营养生茶和花草粉茶,在众多传统茶商扎堆的峨桥市场独树一帜。商铺负责人昌海国际贸易公司经理吴继红告诉记者,她原先经营传统绿茶生意,2005年一次机缘巧合去了阿联酋考察市场,发现当地市场上中国茶很受欢迎。

吴继红告诉记者,"那时峨桥市场的绿茶经营户太多了,我们发现中东市场对减肥茶很感兴趣,所以从2005年开始我们公司就开发了很多保健茶和花草粉茶。"目前"茶香楼"自产自销86种养生茶和花草粉茶,一年下来销售额能达到1000万元,为峨桥茶市增添了新的品种。

除了开发新产品,峨桥茶商还从茶叶产品周边打起了主意。峨桥辰洲杯业便是一例。公司董事长张小明坐在满是透明玻璃茶杯的商铺里对记者说,有人买茶就有人买杯子,1997年他就开起了茶杯厂,现在公司一年能有1000万元营业收入,全国有数十家代理商。

一些峨桥茶商还利用峨桥营销大军分布广、信息传播快的特点,给茶叶产业做配套。芜湖绿地包装公司生产的茶包装盒在安徽省非常有名,公司经理潘尚飞告诉记者,在外地的峨桥营销人员能在第一时间把全国各地的流行趋势告诉他,绿地公司马上做设计、自主生产和销售茶叶外包装盒。凭借着给十几家著名品牌做配套,一年下来,公司销售额高达6000万元。

在峨桥茶市的带动下,从2001年开始,芜湖先后举办了5届国际茶叶博览交易会,集中展示国内外名茶、茶食品、茶深加工产品、茶器具、茶加工机械、茶园艺、茶文化旅游等。各种荣誉称号也纷至沓来,20029月,峨桥茶市被国家八部委批准为"绿色批发市场示范单位";200410月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全国重点茶市"称号。

芜湖市宣传部副部长张敏说,峨桥茶市不仅成了峨桥镇经济的第一品牌,带动了一方群众致富,整个峨桥茶叶产业还辐射至芜湖市,成为芜湖区域经济的一大特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