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地域特色的早茶文化
在两广一带,喝早茶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休闲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早茶"的实质不在于单纯的果腹、吃点喝点,而是享受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早茶时光的特定感觉。
喝早茶的鼎盛时间一般在早上九点左右,每到这个时候,高朋满座,人声鼎沸,烟雾缭绕,觥筹交错,入境者飘飘欲仙,服务者颠前跑后,盛况不亚于任何大餐晚宴。待到10点多乃至更晚些时候才渐渐进入尾声,由此可见,除非周六日,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不是喝早茶的主流。
"早茶"不外乎茶水与点心,内容却几乎包罗万象。拿茶水来说,有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元堡茶、普洱茶、菊花茶、玫瑰茶、铁观音等等,其中有的茶资相当不菲,动辄数十乃至数百元一壶,唯有清茶往往是免费的。考虑到年轻人的需要,很多茶楼早就破例提供牛奶、咖啡、可可、可乐之类的"西式"饮料。一些茶楼背离早茶讲究意境的传统,学着"茶室"、"茶吧"搞高档消费,这种错误的经营理念把喝早茶的主要群体全吓跑了,这也是除两广外早茶难以成风的原因之一。
至于"点心"就格外丰盛了:面点类有云吞面、花色炒面、猪肠粉、虾仁粉、卷粉、汤粉、马蹄糕、马拉糕、蛋挞、叉烧包、豆沙包、莲蓉包、椰蓉包、水晶包、小笼肉包、小笼虾仁包、小笼蟹粉包、南瓜饼、烧卖、葱油饼等等,还不算各种各样花色繁多的小点心。汤粥类的有皮蛋粥、鸡丝粥、牛肉粥、鱼片粥(生汆)、红豆沙、绿豆沙、芝麻糊、花生糊、海带汤(甜品)、鸭血汤…想吃荤的有小笼排骨、小笼丸子、荷叶鸡、纸包鸡、酱凤爪、酱牛肉、酱肚条、酱排骨、烧鸡、烧鹅、烤猪肉、叉烧肉…有的茶楼还提供小锅快炒的各种菜式。总之,只有正餐吃不到的,没有茶楼不供应的。
所谓"茶楼",其实是餐厅饭店兼营的,饭厅厨房炊具员工闲着也是闲着,开了早茶就多了条生财之道,何乐不为。有的餐厅因为经营早茶出名,进而带动了正餐的火爆;有的餐厅不拘形式,从早到晚都提供早茶服务,24小时都可以堂吃或外卖,送到指定的几乎任何场合,甚至洗浴中心,让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体味到喝早茶的感觉,只要顾客满意,只要能赚钱,不谈什么意境也罢。
即使是在两广地区,也只是在其南部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比较流行喝早茶,这并不说明只有有钱的才喝的起,或者是有了钱就一定喝得上。上海、北京、重庆、武汉、天津都是经济相当发达的大城市,都搞过很有轰动效应的早茶经营,最终不是门庭冷落难以为继就是纷纷倒闭,始终成不了气候。酷暑与严寒当然不利于喝早茶的推广,但是,更多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文化理念、生活理念、消费理念以及经营理念的差异。
喝早茶作为一种生活现象、习俗和方式,在两广地区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既已形成牢固可靠的消费群体和基础,又有了一系列为之配套的经营理念和物流配送,所以,普通市民喜欢上得起,茶楼有利可图开得起,始终保持着一个良性循环的双赢局面,这是喝早茶得以长盛不衰的基矗两广以外的地区就不具备上述中的任何一个条件,特别是经营者,起点规模不大,投入成本偏高,回收投资心切,形成茶点贵,消费高,普通人去不起,有钱人累不起,经营者开不起的格局,很快就沦陷了,这说明,喝早茶只能是一种地域性的饮食文化现象,不具备泛化克隆的基因。
喝早茶的地域性,四大菜系的广域性,折射出中国饮食文化的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