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江西宁都老茶蜕变抽新枝发展之路
矛盾:市场经济大冲击 种茶效益不明显
中国茶网资讯:"林中生好茶,好茶林中生。"宁都县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71.79%,有着非常适宜茶叶生长的各种自然条件。宁都名茶多年来历次参加国家、省、市各级评比都获得很好的名次,小布岩茶更是在全市最早获得部优产品称号,自1986年起连续三次夺得商业部名茶奖。除了小布岩茶,大沽白毫、武华云雾、韶琳毛峰等也是国家级名优品牌,可以说,全县每个茶场都产名茶,都拥有获奖的品牌名茶。
谈及宁都茶叶,该县果茶局茶叶技术推广站站长温曙光非常自豪:"我经常到全国各地参加茶技术交流会,一听说我是宁都来的,都会向我夸赞宁都茶叶。在赣州,宁都茶叶更是逢年过节送亲朋好友的上等礼品。"
然而,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国家对茶叶不再采取统购包销政策。这无疑将一直"养尊处优"的宁都茶叶拉下神坛,之前高枕无忧坐收其成的宁都茶农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市场萎缩、价位下降……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宁都茶叶的发展陷入了从未有过的泥潭。
宁都县茶叶协会副会长廖由康是这样解释的:"近几年来,随着铁观音等大量外地茶进入,本地茶竞争空前激烈。而宁都茶类别单一,以产高档的春季绿茶为主,所产的夏秋茶与进入的外地茶相比存在品质低、成本高、效益低的劣势,逼迫宁都茶叶走高端,造成夏秋茶严重浪费,从而导致种茶经济效益不明显,扩大种植规模的积极性不高。"
曙光:政府扶持壮规模 抱团经营显成效
宁都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8万亩,年产茶叶150吨,产值2600万元。这组数据与宁都茶叶的名气极不相符。宁都茶产业规模,能否如它名字一样大气?
2008年,在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宁都县茶叶协会成立,该协会受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组织协调全县茶叶生产、加工、科研、流通等行业经营活动,促进茶产业发展取得较好成效。2009年,该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重点采茶县,该协会被评为全市科普"先进协会"。
同时,宁都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凡连片开发茶园20亩以上,每亩给予400元的开发补助,80元的苗木补助;凡外商投资开发,可允许使用现有的茶叶品牌(交纳一定的品牌使用费);重点扶持小布岩茶叶、韶琳茶叶2个龙头企业,鼓励其做大做强;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科技推广,技术培训,良种繁育。
正是得益于这一系列扶持政策,小布岩茶业公司的茶园面积由2006年成立时的1000亩扩大到现在的3000多亩,另外还建有"公司+农户"模式茶园1000多亩。如今,该公司年产茶叶5万余公斤,每年产值超千万,拥有名优茶、普通茶两条生产线。该公司总经理黄南生信心十足地说:"我们公司还将扩大茶园面积,我们的茶叶也肯定能够以优质、优价与外来茶竞争。"
目前,该县已成立了小布金叶茶叶合作社和韶琳茶叶专业合作社,两个合作社共吸纳100多户茶农参与,覆盖全县产茶区所有乡镇,合作社以提高分户茶农茶叶产量和质量,增加种茶效益为目标,共同开发市场,在保证高端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中低档茶市中宁都茶叶的份额也正逐步扩大。
新生:运用科技创特色 巧借营销闯市场
然而,仅扩大种植规模远远不够,宁都茶叶还必须"走出去",用自己的特色占领外面的市场。
宁都茶叶虽历史悠久,但老树也要发新枝、长新叶。宁都人清楚,要让宁都茶叶永葆青春,就必须不断注入新的生命。为改变宁都只是个茶叶种植基地的面貌,相继开发出绿茶、花茶、乌龙茶、白茶等系列产品,并大力推进夏秋茶和中低档茶生产,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降低茶叶资源浪费。他们加大科研力度,建立全市唯一的专业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先后筛选出15个国家级茶树良种,使得采茶期提前,茶叶品质、色泽得到改良。今年6月,小布金叶茶叶合作社新创制的"小布茗茶"荣获2010上海国际茶博会金奖和江西省茶博会首届优质茶评比银奖。
宁都茶叶80%靠本地内销,让宁都茶叶真正"走出去",使更多的人能够喝上质优、价优的宁都茶叶,这是所有宁都人的心愿。
通过多年努力,该县小布岩茶业公司、韶琳茶叶公司、武华云雾茶场3个茶企业都获得了国家有机茶品牌认证和食品安全QS认证,也就意味着已获得远销国内各大城市、超市和出口贸易的"通行证"。
如今,宁都茶叶已在赣州、南昌设立30多个直销点,并派驻直销业务员,另外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也设立了代销点,还在淘宝网开通了网络商铺。与此同时,宁都茶叶积极参加广交会、中博会、世博会等各类大型商业展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