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做大茶产业向茶叶强省迈进
中国茶网资讯:茶产业是贵州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重要产业。结合贵州省自然优势,2007年3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经过政府、企业和茶农的不懈努力,贵州茶产业已经成为茶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贵州正从全国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迈进。
从遵义市到湄潭县的主干道上,矗立着一块让人怦然心动的宣传牌:到湄潭当农民去!
余坤强是湄潭县核桃坝生态茶叶专业村村民组组长,说起茶叶给他带来的好处,余坤强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他家5口人,有12亩多的茶园,到春茶采摘的大忙季节,要雇好几个外来打工者采茶,每亩茶园一年纯收入五六千元。凭借这小小的茶叶,10年前,他花3万多元建起了一栋近100平方米的房屋。2006年,余坤强在这栋房子的旁边花12万元又修起了一栋更为漂亮宽敞的小楼,200多平方米的屋内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去年11月份还买了一辆长安面包车自用。
余坤强:"你的这些茶园每年大概一亩能给你带来多大的效益?应该是在6000块钱,像今年这样的行情哈。应该说就是你们的摇钱树了?核桃坝村来说都只能说这个是我们的摇钱树。 "
在贵州农村,和余坤强一样受益的还有300多万茶农。
贵州是国内唯一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兼具的原生态茶区,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品质优良的茶叶产品。2007年的阳春三月,省委省政府颁布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6号文件,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胡继承:"6号文件是一个转折点。在06年、07年的时候喝春茶是一种奢侈品,现在在贵州有点钱、有点身份,你一年四季都可以喝到好茶。在"十一五"期间,贵州茶产业初步实现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首先是解决了原材料基地的规模化、集中度,因为没有优秀的原料基地,不会成就大规模的加工企业,不会有产业的集聚,不会有产业的兴起。 "
加工是连接产销的桥梁。农业产业化经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贵州湄潭兰馨茶业有限公司去年销售收入8500多万元。它的成功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公司总经理金循告诉记者:"我们公司从06年以后集中力量来突破加工。通过创新,工艺、理念以及装备都有一个飞跃式的提高,就能够做到一流的原料,做出一流的产品,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速。 "
近年来,贵州省逐步形成了太升茶城、贵州茶城、湄潭西南茶城、安顺茶城等多个规模化茶叶专业市场,不仅结束了贵州茶叶"散兵作战"历史,也为贵州茶叶提供了一个和省外茶叶同台竞技的平台。在专业市场带动下,贵州茶叶销往省内外各地,成为黔茶出山的重要通道。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全省茶产业正向茶多酚、茶籽油、茶饮料、绿茶粉等多种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在提高茶叶附加值、增加茶农收入的同时,还规避了市场风险。
湄潭县茶叶籽开发利用研究中心主任、南方嘉禾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德国:"一棵茶树,很多东西都把它利用起来。当茶叶它市场疲软的时候,我们就用茶籽,同时这样也可以保住茶园,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我们这个产业的风险。 "
据贵州省农委副主任胡继承介绍: 2007年省委6号文件出台以来,政府各级财政每年投入茶产业的资金达10亿元以上。贵州茶叶种植面积每年以50万亩的速度递增,截至2010年8月,全省种茶面积实现280万亩。今年贵州省正在实施的"阳光培训"将在全省培训6万茶农,目前贵州省农广校招收的茶叶专业的学生已经达到一万多人,为贵州省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展望"十二五",贵州茶产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胡继承:"贵州适宜种茶面积在700万到1000万亩之间。"十二五"结束的时候,一定要做到500万亩(茶园)以上,(产值)达到130个亿以上,涉及茶叶的人员会在500万以上。要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聚,形成一个产业带、产业的板块、产业的集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鼓励一批企业向高附加值、向精深加工的方面发展,包括茶多酚、茶籽油、茶粉。我们会推动这些企业上市,把它做大做强。另外,我们这两年都在致力打造把茶叶这个基地作为观光农业的一个重要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