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甘肃陇南地震灾区采茶女的笑声

发表于:2025-01-22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2日,华网甘肃频道甘肃陇南4月29日电(记者卫韦华、屠国玺)"太阳出来一点云,晒得桂花不抬头。把我当成云朵子,我给桂花遮日头。"在马家山村的一片茶园里,从清晨起就响彻着这首婉转的山歌,唱歌的人是前来当地打工

华网甘肃频道甘肃陇南4月29日电(记者卫韦华、屠国玺)"太阳出来一点云,晒得桂花不抬头。把我当成云朵子,我给桂花遮日头。"在马家山村的一片茶园里,从清晨起就响彻着这首婉转的山歌,唱歌的人是前来当地打工的采茶女杨凤英。

  马家山村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碧口镇,和四川省青川县相邻,是汶川地震中甘肃省受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

  汶川地震后,马家山村的40户人家有31户需要重建,9户需要维修。为了保住每一亩茶园,全村人选择了就地重建。接近3年过去了,村民家家修起了新房,崭新的大门、红彤彤的灯笼在翠绿的茶园中若隐若现。

  现在是当地茶叶收获的好时节。高山密林葱郁,茶树翠绿成海,与周围的翠竹、新发嫩芽的大树、金灿灿的油菜花相映成趣,而最吸引人的则是采茶女那银铃般的笑语与春莺样的歌声。

  杨凤英说,她的歌里的"桂花"就是一个和她一样采茶女的名字,这首歌也是唱给和她一样靠双手辛勤劳动换来幸福生活的采茶女们。依靠着茶园,她们不用再外出打工,就地采茶给她们带来不少收入。

  马家山村村支书靳学明说:"全村的茶叶生产已经恢复到震前水平,去年我们的茶业收入就很可观。现在我们村每家都有炒茶机,家家都能加工茶叶。今年我们打算改造低产茶园,引进优良品种,向采茶机械化发展,提高茶叶的产出率。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尽管去年冬天天气寒冷,导致今年当地茶叶减产,但今年当地特产的"龙井43号"上市后曾卖到每斤1800元的价格,是这几年以来最高的。当地群众每年依靠茶叶的收入也在2、3万元,也给当地许多和杨凤英一样的妇女,创造了就地采茶务工的机会。

  和马家山村一样,发展以茶叶为依托的特色产业,成为陇南市很多受灾地区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的主要内容。

  在陇南市康县阳坝镇宋沟村,村民李春梅家两亩多茶园的茶叶基本都收完了,但是她仍然天天去茶园查看,因为除了种茶,她还办了养鸡场,现在几十只鸡都散养在了茶园中。

  李春梅说,在茶园里喂养母鸡,是村子发展特色产业的途径之一。这些散养在茶园里的鸡吃茶园里的虫子,在修剪茶树时,剪下的茶叶也是他们食物来源之一。此外,把鸡散养茶园,既不用清理鸡大量的粪便,还可以当作茶树的肥料。茶树、茶园鸡、茶园鸡蛋形成了一个循环的生产链条。

  宋沟村支书冯明芝告诉记者,宋沟村有村民85户,汶川地震后有80户进行了原址重建。目前,全村累计发展茶叶1256亩,新建无公害有机茶园563亩,整村退出粮食生产,形成经济收入以茶叶为主、食用菌和养殖并重的特色产业格局。

  "原来我们是阳坝最穷的村子,现在可以说是阳坝最富的村子。村里的路修通后,附近几个村子的鲜茶叶也都送到我们的茶厂来加工,省时又省工。"冯明芝这样勾画宋沟村的未来――将宋沟建成茶园度假山庄,让外面的人来宋沟小住,采茶,自己炒茶,吃茶园土鸡,早上漫步在茶园中,呼吸带着茶叶的清香的空气。

  在灾后重建基本完成后,甘肃省陇南市采取多种方式发展特色产业帮助灾区群众致富。据统计,2010年陇南市新发展蔬菜、中药材和茶叶等农业特色产业184万多亩,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935万多亩,农民从特色产业中获得的收益,占年人均纯收入1998元的近一半。同时,陇南市各种特色产业的种植面积和规模正在逐渐扩大。(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