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星病 古树茶_了解更多有关赤星病 古树茶的内容_茶香楼
-
氧化亚铜加过氧乙酸对茶赤星病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
通过5种杀菌剂氧化亚铜+过氧乙酸、氧化亚铜单剂、甲基硫茵灵、多抗霉素、多菌灵对茶赤星病分生孢子萌发率测定,证明氧化亚铜+过氧乙酸的抑制率最佳,为81.27%。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氧化亚铜加过氧乙酸
-
怎样识别与防治茶园赤星病
茶圆赤星病是茶树嫩芽叶病害之一,近年在我省发生甚为普遍,在凤凰水仙各品系或云南大叶种中都多有发生,发病重的茶园,嫩叶干枯,影响产量与品质。本病主要为害嫩叶和成叶,全年主要在春茶期发生最盛,秋茶阶段亦有
-
注意春茶后的病虫动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福建安溪近段时间以来,时常出现阴雨天气,这种时晴时雨、高湿的气候,有利于茶小绿叶蝉和茶赤星病的发生危害。根据县植保站近日到茶科所、金谷等地茶园调查,结合乡镇测报点调查情况,发现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在全
-
中国常见茶树病害
已记载的茶树病害有100余种,常见的有30多种。一、叶部病害 已记载的有近40种。芽叶病害 主要有:茶饼病,在西南茶区的高山茶园发生较重;茶白星病和茶圆赤星病,以华东、西南诸省的高山茶园,低温高湿条件
-
中国常见茶树病害来源
中国常见茶树病害来源已记载的茶树病害有100余种,常见的有30多种。一、叶部病害 已记载的有近40种。芽叶病害 主要有:茶饼病,在西南茶区的高山茶园发生较重;茶白星病和茶圆赤星病,以华东、西南诸省的高
-
F500防治茶园赤星病田间药效试验
F500是一种高效、低毒、内吸性强的杀菌剂,且有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为验证其在茶树上的防治效果,以常用农药"福星"、"腈菌唑"等杀菌剂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初报如下:完成机构:[1]安溪县茶
-
茶树赤星病的流行与防治
完成机构:浙江青田县农业局
-
常见茶树病害
已记载的茶树病害有100余种,常见的有30多种。1、花和果实病害 种类较少。仅花腐病(Botrytis cinerea)发生较普遍。果实病害有云纹叶枯病和轮斑病。茶树是一种多年生常绿作物,成龄后树冠茂
-
中国常见的茶树病害
--------以下信息由爱茶网aichaw.com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已记载的茶树病害有100余种,常见的有30多种。一、叶部病害 已记载的有近40种。芽叶病害 主要有:茶饼病,在西南茶区的高山茶园发
-
如何防治茶树白星病
茶树白星病是茶叶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高山茶区发生较重,它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加强白星病的防治工作。对提高茶叶产量和质最具有重要作用。
-
恩施自治州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恩施州茶园主要病虫害 虫害主要有:茶小绿叶蝉、茶毛虫、茶蓑蛾、茶丽纹象甲、茶黑毒蛾、茶尺蠖、茶黑刺粉虱、茶蚜、茶螨等。病害主要有:茶饼病、赤星病、白绢病、炭疽病等。完成机构:[1]恩施自治州植物保护
-
茶树病害优化防治技术
一、叶部病害种类。至今我国已有记载的茶树叶部病害达33种之多。其中,为害幼嫩芽叶和新梢的主要病害有:茶饼病、茶芽枯病、茶白星病和茶赤星病。一般来说,在高温、多雾、日照少的高山茶园,白星病和茶饼病发生严
-
茶树病虫害优化防治技术
一、叶部病害种类至今我国已有记载的茶树叶部病害达33种之多。其中,为害幼嫩芽叶和新梢的主要病害有:茶饼病、茶芽枯病、茶白星病和茶赤星病。一般来说,在高温、多雾、日照少的高山茶园,白星病和茶饼病发生严重
-
茶白星病的病原特性及防治技术
茶白星病(Phyl losticta theaefotia Hara),在全国各产茶区均有发生,特别在高山茶场的春茶期发生较重。此病主要危害嫩叶和新梢,茶树感染后,新梢生长不良,芽重减轻,叶片容易脱落
-
教你甄别古树茶和台地茶
高山云雾出好茶,几乎是所有的茶人都知道。高山出好茶,古树茶与台地茶相比,前者的香气特别高,滋味特别浓。而平地茶则香气稍低,滋味较淡。明代陈襄古诗曰:"雾芽吸尽香龙脂",是说高山古树茶的香气特别好。朱德
-
道真茶园病虫普查及综合防治效果
对不同海拔高度具有代表性的荼场的茶因病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道真的茶园病虫害主要有白星病、赤星病、茶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等。根据病虫害情况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采取综合防治后茶园效益增加,效果显
-
茶树病害--茶褐色叶斑病
症状 江苏、浙江、安徽、湖南、四川、广东、台湾、云南、贵州等省茶区均有分布。主要为害叶片,多从叶缘处开始现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或半圆形至不规则形紫褐色至暗褐色病斑,上生灰褐色小粒点,病健部分界不大明
-
茶白星病
茶白星病(Tea white scabJ 为害茶树嫩叶、嫩茎的真菌病害。
-
茶白星病病原真菌分离条件优化试验
本文对茶白星病病原真菌的分离条件(表面杀菌剂的浓度和灭菌时间)进行了优化试验。完成机构: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长沙410125
-
代森锌多菌灵防治茶白星病的效果初报
完成机构: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