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寒祛风的茶_了解更多有关散寒祛风的茶的内容_茶香楼
-
制川草乌茶散寒止痛
[组成]制川、草乌各3克,白芷、僵蚕各lo克,生甘草6克。[功用]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主治)顽固性风寒头痛,时作时止,经久不愈,常因冒风受凉、阴寒天气发作或加重,发作时痛势较剧,得暖则稍舒。[制法]
-
荆防败毒茶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白茯苓各9克,川芎、桔梗、积壳各6克,薄荷、甘草各3克。研粗末。【功用】发汗解表,祛风止痛。【主治】①外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肢体疼痛,无汗。②目赤肿痛,
-
祛风发汗茶
原料:生姜末20g葱白2根 红糖、红茶适量做法:上述各物入杯中,冲入开水加盖浸泡10分钟即可。功用:散寒解表,发汗祛风。
-
老年养生茶 祛风发汗茶
原料:生姜末20g葱白2根 红糖、红茶适量做法:上述各物入杯中,冲入开水加盖浸泡10分钟即可。功用:散寒解表,发汗祛风。
-
苏叶羌活茶
配方:茶叶、紫苏叶、羌活各9克。制服法:研粗末。以沸水冲泡频饮。每日1剂。功能:解表散寒。适应症:风寒感冒,无汗、肢体酸痛、恶寒发热。按:方中苏叶辛温,有发汗解表作用,羌活辛、苦、温,功能祛风、散寒、
-
伸筋草茶
【组成】伸筋草20克,鸡血藤15克。【功用】除湿散寒,活血舒筋。【主治】①风湿腰痛。因久卧湿气或热盛时冷水相激,每逢雨天则腰疼酸胀,麻木无力。②风湿痹痛而出现关节屈伸不利,筋脉拘急不易伸开。【制法】上
-
自制10款药茶赶走感冒
1、姜糖茶配方:生姜3片,红糖适量。用法:上2味以开水冲泡。每日1~2剂,不拘时温服。功效:发汗解表,温中和胃。适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咳嗽,无汗,或恶心,呕吐,腹胀,胃痛等症。2、姜苏茶配方
-
僵蚕良姜茶化痰止痛
[组成]白谭蚕(去丝、嘴)、高良姜等分。[功用]祛风散寒,化痰止痛。[主治]风寒头痛,其痛或偏一处,或满头作痛,其痛如收引,得热则减,遇阴逢寒则加重。[制法]按原方用药比例,共研细末,混匀。每服取10
-
川芎茶调散临床应用
川芎茶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川芎、羌活、细辛、白芷、荆芥、防风、薄荷、茶叶组成,为治风邪上犯清空之寒热头痛,或头风疼痛之方。笔者认为本方能疏散风寒,轻清上浮,通络止痛,临床随证化裁,还可用治
-
独活茶
[原料] 独活20克。[制作] 将上药以水煎煮。[用法] 代茶饮用。[功效] 祛风散寒利湿。适用于风痹。多因风邪寒湿侵袭关节、经络,致关节疼痛、痛无定处。
-
芪防白桂生姜茶
[组方]生黄芪10克,防风1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生姜5克,花茶5克。[功效]祛风散寒。适于风寒束表型瘾疹:皮疹色白,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口不渴,舌淡,苔白等。[用法]前3味加水约500毫升
-
白芷川芎茶
[适用]适于偏头痛患者饮用。[配方]白芷9克,川芎9克。[用法]将上药放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煎沸15分钟,取汁代茶饮用。每日1剂,分2次饮服。连服5~10日见效。[功效]散寒解表,活血行气,祛风
-
辛夷花茶
配方:辛夷花2克,苏叶6克,茶叶3克。制服法:在春季采剪未开放的辛夷花蕾,将其晒至半千,堆起待内部发热后再晒至全干,与苏叶(切碎)、茶叶混匀,一日1剂,用白开水冲泡代茶服。功能:祛风散寒,善通肺窍。适
-
细辛药茶治感冒
【处方】细辛2克,绿茶3克。【用法】将上2味用沸水冲泡,趁热饮。【功效】散寒解表,解热发汗,祛风除湿。感冒时每日饮用1杯,可减轻症状。
-
白芷荆芥茶
配方:香白芷30克,荆芥穗、腊茶或茶叶各3克。用法:将香白芷、荆芥穗共为细末。服用时,用腊茶煎汤或用沸水冲茶叶,取茶汤送服,每日2次,每次6克。功效:祛风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
-
防风白芷茶
【组成】防风、白芷各120克。【功用】祛风,燥湿,镇痛。【主治】头痛起于感受风寒之后,其痛或连项背,或痛连眼眶、颊部,恶风寒,喜裹头戴帽。舌淡苔薄白,证属风寒头痛者。【制法】上药共研细末混匀。每服用茶
-
鼻渊茶
配方:绿茶、薄荷各5克,菊花、桑叶、辛夷、卣芷各10克。制服法:以沸水冲泡,盖浸10分钟服饮。功能:清热,祛风,解表,通窍。适应症:急慢性鼻窦炎。按:方中绿茶清热消炎。薄荷、桑叶、菊花相配疏散上焦风热
-
自制姜茶
大枣姜汤:大枣姜汤大枣性味甘温,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生姜性味辛温,具有温中止呕、解表散寒的作用;二者合用,可充分发挥姜的作用,促进气血流通,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此外,生姜重补暖、大枣重补益,
-
纳西族的“龙虎斗”茶俗
居住在云南丽江、中甸、维西、宁蒗等地的纳西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喜爱喝茶的民族,人们既饮有奇异色彩的"龙虎斗"茶,又喝有特殊风味的盐茶、油茶和糖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能祛寒湿
-
感冒头痛因寒起 川芎茶调散祛风邪
川芎茶调散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流传至今,历代沿用不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1990、1995及2000年版均有收载。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资料:组成:川芎、白芷、羌活、荆芥、甘草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