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岩 了解更多有关吕岩的内容
-
大云寺茶诗(唐吕岩)
大云寺茶诗唐 吕岩玉蕊一枪称绝品(1),僧家造法极工夫。兔毛盏浅香云白(2),虾眼汤翻细浪俱(3)。断送睡魔离几席, 增添清气入肌肤。幽丛自落溪岩外(4),不肯移根入上都(5)。作者简介:吕岩(唐朝人
-
“兔毛”“兔褐”条商榷
《汉语大词典》"兔毛":细嫩的茶叶上的白毫,借指茶叶。唐·吕岩《大云寺茶诗》:"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完成机构:江苏镇江市江苏大学梦溪校区,212003
-
除了《七碗茶诗》,你还应该知道这些关于茶的古诗
《六羡歌》【唐】陆羽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山泉煎茶有怀》【唐】白居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赠茶肆》【元】李德载茶
-
道教与武夷茶文化
[摘要说明]道教与武夷茶文化"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从从古载"①。茶在道教末正式形成之前,便已和伸仙结了缘。如茶的发现,相传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遇茶而解之"。道家发现武夷茶云:"武夷真是神仙地
-
道教与武夷茶文化的关系
"建溪有灵芽,能蜕仙人骨"。武夷山的道教真人,羽士如是说,连苏东坡都说:"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欲乘风去"。"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从从古载"①。茶在道教末正式形成之前,便已和伸仙结了缘。如茶的发现,
-
茶道与道教的养生观
晋代郭璞注解《尔雅》说:"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此可视为饮茶习俗在古巴蜀的最早萌芽。而巴蜀也是道教的真正发源地,两汉期间,张陵奉老子为教祖,创五斗米教。此后道教在理论和组
-
茶道与道教清静无为的养生观
晋代郭璞注解《尔雅》说:"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此可视为饮茶习俗在古巴蜀的最早萌芽。而巴蜀也是道教的真正发源地,两汉期间,张陵奉老子为教祖,创五斗米教。此后道教在理论和组
-
吕洞宾与大红袍
茶与菩萨挂上了钩,也免不了与道教攀个交情,释道两家,互不相亏,否则,龙虎山的徒众未免气馁。武夷山盘桓于福建、江西接壤的崇安县境内,相传昔有神人武夷君居此,故名。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奇岩,峰峦叠翠、
-
茶道的发展、传播与佛教
唐代是佛教禅宗大力发展的时期,禅宗对饮茶习俗的传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媒介作用。据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载,唐代开元中,泰山灵岩寺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唯许饮茶,于是"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
-
茶本中药
茶本是一味中药。就其药性而言,微苦、微寒、微甘,入心、脾、胃、膀胱经,具醒脑提神,清火解毒,消食美容之功。然而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将茶演化成一种饮品,并进一步发展了茶艺、茶道。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
-
茶的药理特性(三)
3、茶的二十四功效关于茶的传统用法的功效,不但在历代茶、医、药三类文献中多有述及,而且在经史子集中也散见不少,近人的文章也每有论之。我国学者根据五百种左右的有关资料(绝大多数是古代文献,个别也有近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