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 了解更多有关律诗的内容
-
茶嫂一字师
我游览了北川禹穴沟回成都后,仍被沟里的秀丽景色所陶醉,那幽深峡谷一线天、那丹霞般的启母石,仍历历在目,不禁提起笔写了一首五言律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北川有禹穴,说是禹王家。救水辞乡里,遗宫久岁华。峡深天
-
茶韵?诗情
一日,与茶友相约到茶园品茶。刚坐定,但见壁上有皇甫冉的一首采茶诗:"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店石泉清。寐寐燃烛度,相思一磬声。"短短八句,诗人将采茶的意境描述得淋
-
茶词之李清照
宋代以后,有关茶的诗大量出现,晏殊、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杨万里、陆游、辛弃疾等都留下了不少锦章妙句和逸闻趣事。例如,据传宋神宗初年苏轼出任杭州通判,光临某寺,老和尚不认识,冷淡地说声"坐",吩咐小和
-
苏轼咏茶的回文诗
禅茶宋代是回文诗创作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里,有很多名诗佳句被传诵至今。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嗜茶,并精于茶艺,留下了70 多篇咏茶
-
李清照之茶词与宋代茶文化管窥
中国茶网资讯: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诗的国度。中国人历来爱饮茶,日常生活离不了它,它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之一。闲时品茗,养心怡神,"一瓯徐饮最怡神";炎热时饮茶驱热,"闲品七瓯烦暑去",可谓功能妙
-
随唐五代茶文化(2)
唐代茶文化的发展与茶饮的进一步普及和贡茶的发达密切相关,由于民间和宫廷的共同参与,掀起了一个高峰。⑴茶饮的广泛盛行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
-
茶诗与茶道的不解羁绊
饮茶,在中国是最普通也是最重要的事。民谚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不仅是解渴治病的优良饮料,更是待客的传统礼品。在我国南方农村,即使生活很困难的人家,客人上门也一定先敬茶。尽管是自己采制的
-
李明专栏:你是爱茶本身,还是一种可能的期许?
如果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茶的功效与体验总是容易甄别出来的,剩下的就是选择,你喜欢哪一种,或者哪几种茶。中国有数的名茶或小众茶,搜罗一遍,还是可以圈定出来的。这就好比,你可以爱上天下所有的人,但真正感觉温
-
唐诗中的茶文化
唐诗中的茶文化唐代是我国诗歌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作为国饮的茶,进入唐代之后,在日趋普及的进程中,也以一种时尚的品饮在文人学士之间蔚然成风。特别是茶圣陆羽在其《茶经》问世之后,诸多的诗人不仅把茶事活动
-
茶兴复诗心—《正山堂诗词》首发座谈会在京圆满举办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10月18日,"茶兴复诗心"--《正山堂诗词》首发座谈会在正山堂北京办事处举办。众多文化名家齐聚一堂,共品杯茗,见证《正山堂诗词》新书的出版问世。参会嘉宾有: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
-
安溪县铁观音 茶香拂面来
提起安溪,北京人可能没几个人知道在哪里;但是提起铁观音,大多数北京人都会发出一声感叹:"好茶,绝对的好茶!"其实,安溪就是铁观音的故乡,也是生我养我的故土。这里是上天的恩惠我一直坚信,家乡之所以会成为
-
浅茶满酒
生活有时象一杯淡淡的茶,淡而有味,有时又象有杯浓浓的酒,浓的醉人。这茶与这酒,是浅是满,显然是一桩颇耐人寻味的事。倒茶要浅,斟酒要满。这种茶经酒道由来已久。亲朋会聚,奉茶敬酒时,一句浅茶满酒早已默念于
-
白居易:融雪煎香茗 春深一碗茶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这首《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所作,诗中
-
【山国饮艺】金地藏植茶九华山
每年农历七月廿九或三十日夜晚,我国很多城乡的善男信女,会在屋檐下、墙角边等处分散插上数支清香,以此纪念地藏王菩萨生日,保佑吉祥平安。地藏王即金地藏,是由外来和尚化身的,出身唐代新罗(今朝鲜半岛)王族,
-
简介明代茶诗
《湖州茶文化研究》第13至16期曾刊登拙作关于唐、宋和金元的茶诗,现对明代茶诗作一简介。明代的茶诗虽未能达到唐、宋的高度但也有一定的特色。一、明代茶诗较多反映了文人自命清高,以闲适为乐的思想和处世态度
-
诗思与茶道
饮茶,在中国是最普通也是最重要的事。民谚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不仅是解渴治病的优良饮料,更是待客的传统礼品。在我国南方农村,即使生活很困难的人家,客人上门也一定先敬茶。尽管是自己采制的
-
从来佳茗似佳人,苏东坡爱茶有多深?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温香肌粉末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宋哲宗元佑五年春,时在福建任转运判
-
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综论
中国茶文化是经过数千年发展演变而成的独特的文化模式和规范,是多民族、多社会结 构、多层次的文化整合系统。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包容着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人生等多 方面的内容,涉及到中国的哲学、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