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 了解更多有关宿松县的内容
-
宿松县召开茶叶产业协会成立大会
9月27日,由宿松县供销社牵头组织的宿松县茶叶产业协会暨第一届会员大会在县孚玉山宾馆隆重召开。安徽省茶叶行业协会会长李念华、秘书长陈文友、安庆市供销社纪委书记方希琳、宿松县政协副主席华实佑等出席大会,
-
宿松县柳坪乡龙河村力推"宿松香芽"无性系茶园
中国茶网资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公害绿茶作为一种环保饮料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士的喜爱,开发无公害高档绿茶前景广阔。宿松县柳坪乡龙河村瞄准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无性系茶
-
高产油茶林的建立
宿松县早在70年代初期就种植油茶,产量较好,宿松县林场种植油茶100亩,管理好盛产期年产油茶籽12万多公斤。进入90年代中期由于种种原因,全县茶油滞销,油茶树受到了严重破坏。近年来宿松县又大力发展油茶
-
宿松茶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安徽宿松县地理环境优越,产茶历史悠久,但规模小,要实现荼业的快速发展,应以名优荼为突破口,加速良种化以及实施茶叶生产的绿色化战略,扶持龙头企业。完成机构:安徽省宿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宿松246500
-
油茶容器苗造林的几点商碓
2009年6月,宿松县调进"配方土"油茶容器苗6.8万株,造林成活率不高,为提高造林质量,实现油茶产业化发展,对"配方土"油茶容器苗造林作如下商讨:完成机构:宿松县
-
无公害茶加工工厂的建设
介绍了无公害茶加工厂的建设技术,包括加工厂外部环境、厂区环境、厂房、设备设施的建设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控制等方面,以期为无公害茶加工厂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完成机构:安徽省宿松县茶场,安徽宿松246500
-
安徽宿松决心开创茶叶生产新局面
日前,宿松县柳坪乡为了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制订了详细的茶叶生产发展五年规划,计划新增茶园2000亩,全乡茶园面积达到5000亩。并组织乡村干部和种茶大户前往岳西县考察学习先进制茶和茶叶生产技术。岳西县茶
-
山茶籽油生产技术
山茶籽油是从山茶籽提炼出来的食用油,色清味香,是我国传统食用植物油,其油酸、亚油酸含量高达90%以上,被誉为"东方橄榄油"。完成机构:安徽宿松县裕民路37号,246501
-
做好冬季茶园管理 确保翌年茶叶丰收
完成机构:安徽省宿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安徽宿松服务茶乡茶叶经济发展
中国茶网资讯:为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加快农业转型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持续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宿松县种植业管理局近日在柳坪乡举办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班。近年来,柳坪乡党委政
-
浅谈茶花场地花粉产量与放蜂密度的关系
众所周知:在有限的蜜粉源采集区内,盲目增加蜂群的饲养数量肯定是不能增产的。尤其是在晚秋最后一个繁殖越冬蜂和采集蜂花粉的茶花花期。茶花花期蜂场之间距离近,各蜂场蜂群的强弱、饲料的足缺、管理方式,不仅直接
-
罗汉荡云雾
罗汉荡云雾[Luohandang YunwuD 产于安徽宿松的烘青绿茶。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宿松县志>:"丘家山,峰矗云霄,为诸峰第一,亦名罗汉尖,产茶。"道光八年(1828)《宿松县志>:"
-
茶桐混交造林
油茶、油桐混交造林历史悠久。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中称:"种桐者,必种茶,桐子乏,则茶子盛,循环相代,较粟利而大。"群众传统栽培习惯则有"三年粮食五年桐,七年茶果满山红"之说。一地多用,以短养长,对油
-
茶圣陆羽与人型壶的情结
茶圣陆羽与人型壶的情结"近水楼台先得月",笔者对这句话深有体会。我县与怀宁、宿松两县均属安庆市管辖的兄弟县,相距咫尺,常有往来,特别是文博工作的交流活动,更为频繁,三个博物馆之间所收藏的文物精品,相互
-
油茶防火林带的设置及营造
油茶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在世界上分布不广,我国为其自然分布中心。油茶在我国的水平分布大约在北纬18°21′-34°34′.东经98°40′~121°41′,分布区跨18个省1100个县
-
氨茶碱,赛庚啶治疗顽固性咳嗽25例临床分析
完成机构:抚松县医院
-
速生茶园优质高产树冠培育技术
茶树总生育周期长,一生经过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4个生长发育阶段。采用速生密植高产栽培技术能使茶园快速成园投产,提高茶叶产量,明显改善茶叶品质。技术目标为"一年种、二年收、三年收回投入,四五年
-
安徽“天价茶王”拍卖款捐灾区
昨天上午,"第三届大别山(安徽·岳西)映山红旅游文化月合肥旅游农特产品推介会暨茶王竞拍活动"在合肥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万清、副省长花建慧以及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出席了推介会。由于昨天是全国人民为青
-
“娘炮”与“茶泡”
"娘炮"与""茶泡"这两个词放在一起,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国社"辛识平先生前几天评论员文章的《"娘炮"之风当休矣》,读后让我想到了想起"国饮"界的种种乱象。"娘炮"盲登圣坛的现实,同样令人想到"国饮
-
悠悠黄梅情——记湖北省黄梅戏剧院演员张敏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的采茶调,曾名采茶戏、花鼓戏、三角戏、二高腔等等。在清乾隆道光年间,从宿松和华阳流向安徽。黄梅戏真够幸运的,半个世纪前,频频的水灾把这朵"苦菜花"带到异域他乡,被长江流域鄂皖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