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崩岗退石业保水土 “产茶第一县”念生态经
中国茶网资讯:2002年,曾有一份卫星遥感数据触目惊心:福建安溪县水土流失面积达814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8\%。其中,崩岗侵蚀12828处,占福建省的一半左右,该县是福建省乃至中国南方最典型的崩岗侵蚀县份。
7日,当记者来到曾是土柱林立、千沟万壑的崩岗侵蚀区采访时,见到的却是厂房林立,道路宽敞的3600多亩的工业园区。原来的崩岗区成了"聚宝盆"
"五招"让崩岗区变"聚宝盆"
"安溪遍地是崩岗,山下良田变河滩,河床高田三尺三,要想高产难上难。"这是安溪长期流传的顺口溜。农民的生活,长期匍匐在崩岗侵蚀的淫威之下,饱受水土流失折磨……
"针对崩岗崩塌程度、地理位置不同,我们摸索出五种有效的治理模。"安溪县委书记朱团能介绍说,一是建设工业园区,变崩岗区为工业区;二是建设生态旅游区,引进投资50亿元人民币的连捷温泉旅游项目;三是建设水保生态区,对崩岗区进行了综合治理,植被覆盖率由15\%提高到93\%以上;四是建设经济作物区;五是建设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这种治理模式引起各级的关注。2005年10月,国家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百名科学家在安溪召开现场会进行总结推广。2007年,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的与会代表到安溪实地参观。
对此,福建省水保办主任阮伏水说:"安溪崩岗治理治理模式,很有典型意义,是惠及民生的好事,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壮士断腕全省率先退出石材行
石材业曾是这个山区大县的支柱产业,据了解,该县石材开采加工业年产值超过20亿元,年纳税超过1个亿。但是,石材行业造成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已不适应该县建设"中国大茶都、新型工业县、闽南后花园、幸福新安溪"的要求。
从2009年开始,该县以壮士断腕的坚决态度,开展整治"风暴",在福建省率先实现石材行业全退出。
安溪县长高向荣坦言,"一个20亿元产值的行业整体退出,势必会影响财政收入等硬指标的增长,'阵痛'在所难免"。
但为了保护好青山绿水,建设生态茶都,该县经受住了"阵痛"。
退茶还林茶业与生态双蠃
安溪是"中国第一产茶县",茶业是该县的民生产业,全县80万\%人从事与茶相关的行业,农民人均收入一半来自茶叶。
"安溪原本山清水秀,但随着茶叶价格的飞速提升,茶树变成'摇钱树',茶园变成'聚宝盆',千万座山头一时间火爆开垦、黄土遮日,不少茶山头无片绿临近'秃顶',水土流失成了隐患。"安溪县农茶局局长蔡建明说。
"欲见山河千里绿,先保大地一寸土。"如何在茶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找准平衡点。近年来,该县把目光锁定在生态茶园建设、退茶还林和"立体"种植茶园上。
"别小看这小小的排水沟,对水土保持作用可大着呢!"安溪县西坪镇红星茶场小蔡介绍说,下大雨时水通过排水沟流进蓄水池,土不会被冲走。
2005年,安溪县全面推广生态茶园种植模式,每年建4万亩生态茶园,在茶园种树、修排水沟、建蓄水池,有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保持茶园原生态。
2007年,该县全面禁止毁林开垦茶园,依法查处毁林案件116起。同时,县财政拨出专项资金,实施"百山造绿"工程,每年对100座茶山进行造林绿化,退茶还林。
"在生态茶园内,建设猪鸡鸭鱼养殖场、沼气池,并套种果树。"该县内洋水库生态茶叶庄园负责人姚加怀乐呵呵地说,这叫"立体"种植茶园。这种"立体"种植茶园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既变废为宝又美化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