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郑启五:来自台湾的阿里山高山茶

发表于:2024-12-23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3日,中国茶网资讯:海峡那边的朋友为我捎来了一盒阿里山的茗茶,盒是方形的纸盒,盒上的烫金字有"嘉义县高山茶展示会优良奖"、"产地阿里山山脉"等字样,十分醒目。海峡这边很长的一段时间把"阿里山"视为台湾最重要

中国茶网资讯:海峡那边的朋友为我捎来了一盒阿里山的茗茶,盒是方形的纸盒,盒上的烫金字有"嘉义县高山茶展示会优良奖"、"产地阿里山山脉"等字样,十分醒目。

海峡这边很长的一段时间把"阿里山"视为台湾最重要的象征。即便在那一段最闭塞的年月,也有一首很抒情的革命歌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日月潭碧波在心中荡漾,阿里山林涛在耳边震响";改革开放后,首先流行的台湾歌曲就是《阿里山的姑娘》,"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虽然海峡两岸人员的往来与日俱增,但我等平头百姓想到台湾一游,还是相当困难的。因而迎着海风,隔着海峡,口中噙香,品味宝岛绿色的阿里山,就平添了一份揣摩与遐想。从歌里的阿里山到茶里的阿里山,感觉自然是迥然不同的:歌美,自由地穿行在海峡两岸的云水之间;而茶香,既是阿里山的雨露滋润,山土滋养,阳光漫射的成就,更是百年来山间茶农勤劳和智慧的培育、改良与精烘细焙的结晶。手捧阿里山青绿色的茶米,那当年"阿里山的林涛"似乎也从想象中的奔腾与怒吼,变成了春风里茶园的摇曳与呢喃……

阿里山高山茶的外盒上,印有一帧山地茶园的彩照,整个山坡就像穿上了一件线衣,一条条绿色的粗绒线密嘎嘎地缠裹着山体,真不知种茶的农妇是如何"飞针走线"的。绿色茶园下有一条观光的铁轨,红色的车头正拖着红白相间的森林小火车款款前行:不看台北的灯红酒绿,不看台南的历史古迹,有那么多人情愿远离现代的喧嚣,沉浸在阿里山天然的绿色里?

台湾的茶引种自祖国大陆。据1918年连横所著《台湾通史》称,嘉庆十五年(1810年)有人"归自福建,始以武夷山之茶,植于祭鱼坑,发育甚佳,即以茶籽两斗播之,收成亦丰,遂互为传植"。《中国茶经》称,"清光绪年间,有张氏兄弟从安溪引入铁观音,在(台湾)木栅漳湖区试种成功",说明宝岛的茶源自海峡这一边的八闽,岛上的文山、冻顶山都是早年种植福建乌龙茶的地方,于是"文山包种"、"冻顶乌龙"双双皆为台湾的茶中佼佼。

那么该如何解释这个"高山茶"呢?我手头的台湾茶包装上是这样写的:"嘉义县高山茶,系产于阿里山山脉,海拔800-1700公尺的高山地带,茶区经年云雾缭绕,生长环境绝佳,茶质优异,加之以精湛之焙制技术,产品风味独特。"又称该高山茶"有乌龙和新品种两组,香郁甘醇,各呈雅韵,佳茗入喉,齿颊留香,诚乃居家待客不可或缺之珍品也"。如今高山茶似乎不仅仅是"种在高山上的茶"的缩略,据我所知,它已渐渐演化成一个频繁使用的地方语词。

在海峡两岸茶业的交流中不时有一些表述上的差异:譬如绿茶,台湾把一些轻微发酵的乌龙茶称为"绿茶";而这个含义能包容更多的高山茶则成为台湾茶业界的一种特别的品牌用语,在台资"天仁集团"遍布祖国大陆的茶叶连锁店里,总少不了高山茶绿色的微笑。还有上述的"新品种"一词,指的应该是"台式绿茶"的优良品种之一。我手上这盒阿里山茗茶的"新品种"在包装处理上也似乎更新:外有纸盒,中为铁罐,里面则是一层真空包装,对茶香可谓是呵护有加。再则为了证明此高山茶"新品种"展示会"优良奖"的货真,也为了不遗余力提升茶叶的品质,整整十个官方和业界单位在包装盒罐上联署其名,那一大串名单叫人想起电视连续剧不厌其烦的片尾。

当我剪开最后一道真空包装时,阿里山的高山茶露出了它的芳容:颗粒紧结饱满,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与安溪铁观音在外观上极为相似,但青心中包裹着绿茶常见的银毫,似乎又别具一格。泡后的叶底暗绿色,叶片完整,微略镶有乌龙茶的红边,可见发酵的轻微。泡出的茶汤澄碧透亮,白毫密集,风韵舒畅,但甘淳中略带青辛,隐隐约约居然还有些许乳香。

我敏锐的舌尖细细品味着这微微的乳香:与闽西绿茶的板栗香有异,与开化龙顶的幽兰之香不同,与碧螺春的花果香接近……哦,想起来了,上品的福建乌龙茶武夷肉桂就有这种乳香,但又不尽然,兴许是阿里山的"山韵"与武夷山的"岩韵"脉脉含情的守望……百多年前闽北闽南的乌龙茶先后落户台湾的文山、冻顶山,传为美饮,延绵至今;而近年来两岸茶业界频繁的交流使得武夷山和阿里山原本差异不大的乌龙茶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笔者再敏锐的舌尖也极难分清此山彼山、此岸彼岸了……

哦,阿里山的高山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