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模式屡败后中国茶企如何转型?
中国茶网资讯:还在延续中的"关店潮"让许多茶企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市场需求明显放缓而经营成本却在递增,触发这场"关店潮"的市场疲软还会持续多久?这个市场背景下茶企该如何应对?笔者近日撰文指出在"关店潮"下让大批传统型茶企死去,也是促进中国茶叶行业变革转型的好时机,那么茶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何转型以谋得一条生路呢?
这场"关店潮"对不少传统行业造成很大的影响,茶叶行业由于传统烙印更深而受到的影响也越大,但我们不难看出在这场"关店潮"中死去的茶企都有一些共同特征,如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企业没创新的经营意识和理念,企业的营销能力都比较弱,企业的产品都缺乏特色,企业的营销渠道都是比较传统的实体茶叶店,这类茶企也可以说是茶叶行业产能过剩的多余者。我们通过对失败茶企的观察不难发现,"关店潮"不是市场波动的季节性产物,而是市场发展中变革的必然,是落后业态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胜劣汰。传统茶叶店由于准入门槛太低,市场上茶叶店形成一阵风似的发展,客观上也造成茶叶店的供过于求;传统茶叶店靠人际关系经营生意,由于更多茶叶店店主的社会关系的弱势,使得茶叶店销售业绩没有足够保障,茶叶店的利润就变得愈发微弱;传统茶叶店的连锁经营缺乏必然的可盈利模式,茶企拥有巨额资金进入也没能更变业态性的亏损;传统行业的行业性经营水平低下,许多茶叶店主人把失败归罪于"消费者不懂茶",而真正缺乏自身对产品、消费者的正确理解,茶叶店的经营不力导致亏损成为必然。
此番"关店潮"持续时间长,波及区域面广,给茶叶行业一个比较痛彻的触动,还在经营着但日子也不好过的茶企不得不去思考如何安稳地生存下去,如何在市场需求低迷中赢得生存的生机?这种现象就是市场逼着企业转型。在此关头探讨茶叶企业如何在困境中转型以求得生存和发展,无疑对茶叶行业有着起死回生的现实意义,也是为茶叶行业开创美好未来积极努力的实际行动。
茶企的转型如何转?众所周知绝大多数中国茶企都是传统型农业小微企业,甚至可以说再大规模的传统茶企充其量还只是一个大茶农而已,因为上规模茶企和茶农的区别仅仅是硬件规模上的大小不同而已,产品、服务、渠道等都是同质化的,因而如今的茶企转型也可以说是茶企开始真正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转型,就是要完全革除传统经营模式,用全新的经营理念、全新的产品形态、全新的营销渠道、全新的销售策略、全新的管理方法、甚至是全新的管理团队,在原有基础上从零开始经营一家茶叶企业。当然,传统茶企的转型首先还是要根据自身人力资源、产品上下游渠道资源的优劣势情况,确定自己是一家生产型茶企还是一家销售型茶企,尽可能放弃传统的"产供销一条龙"模式,根据企业的优势实行产销分离,取其优势部分作为经营的方向。
长期以来,茶叶行业总以企业拥有多少亩茶山来衡量企业的规模与实力,茶山被行业看成是茶企的最大优势,实际上这种观念恰恰是传统茶企无法做大的关键,"产供销一条龙"耗去茶企太多精力,对于以销售业绩论成败的市场来说,茶企拥有再多的茶山也不是什么资源优势,而拥有更多消费者的茶企才具有真正的资源优势。尽管说茶叶行业要实行产销分离才能做大企业,但无论生产型茶企还是销售型茶企,在改变传统模式的转型过程中都需要很好的经营智慧,生产型茶企要生产绝对安全,并能能满足和创造全新需求的茶叶新产品,这样的生产型茶企才算转型成功。而对于销售型茶企来说,不在是只顾及表面上的风风火火,传统门店是个鸡肋就得改革或者放弃,通过对消费市场的研究不断发现新的需求和指导生产企业创造新的产品,在流通产品过程中广开思路与渠道,大量使用跨界渠道发展经销商,让产品遍及市场的每一个角落。生产型茶企和销售型茶企都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消费者在新媒体时代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方式,而茶叶企业却停留在传统的门店卖茶中,传统茶企自然会被市场所淘汰。
当我们跳出传统模式来看茶叶市场时,就会发现传统茶行业只把茶叶当做食品,所有行业人士都只想到茶叶是可以食用的,而鲜有人想到茶叶还具有其他的消费功能,因而茶叶市场创造需求有着极大的市场空间,给传统茶企转型留下了广阔天地,这个行业转型期也在考量着每一个茶企经营者的智慧,我们期待行业领袖型人物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