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宜牌”宜红:一款经典红茶 160余年世事沉浮

发表于:2024-11-10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10日,1984年胡耀帮财志视察宜都,宜都茶厂第一任厂长李治平(前二排右八)参加合影秋冬季节,红茶因其独具的养生保健功效,受到国内外茶客的追捧,而作为中国三大红茶之一的宜红茶也因此迎来了一拨又一拨销售高峰,无

1984年胡耀帮财志视察宜都,宜都茶厂第一任厂长李治平(前二排右八)参加合影秋冬季节,红茶因其独具的养生保健功效,受到国内外茶客的追捧,而作为中国三大红茶之一的宜红茶也因此迎来了一拨又一拨销售高峰,无论是在不久前的"十一"长假,还是9月份在宜举办的"三节"中,都有不少他乡茶客慕名来到宜都,饮经典红茶,品百年茶韵。也许,对于多数茶客而言,"宜牌"宜红茶带给他们的,除了无与伦比的曼妙之味,还有那段160余年的世事沉浮。
起步:因在宜集散加工出口得名
据宜红茶区老茶人介绍,180多年前,广东商人钧大福来到宜昌,见茶树遍山,茶芽青嫩,正是制作优质红茶的上好原料,于是,他就地开设茶庄,传授红茶制作技艺,收购精制红茶,拉开了鄂西红茶百年兴盛的序幕。
1850年,俄商开始在汉口购茶,汉口开始单独出口,大量宜红茶被来自广东等地的商人从宜昌运至汉口,而后转运至广州出口。这一点,在《湖北茶业贸易志》曾有记载:"19世纪以后,宜都生产的宜红茶,很受英商欢迎,成为国内著名出口红茶产品。"
宜昌已故的评茶师宫美珊先生曾回忆说:"头一年(出口红茶的第一年)做有红茶三四千公斤,首批由汉口转运广州出口。由于茶叶品质好,每箱售价高达160两(白银),比当时市场红茶价格高出一倍,但外商争相购买。"
到了1861年,汉口被列为通商口岸,英国即设洋行大量收购红茶。因交通关系,由宜昌转运汉口出口的红茶,由于其在宜集散、加工、出口,故取名"宜昌红茶",宜红茶因此而得名。
随后,宜红茶迅速从英国转售至西欧,美商、德商也时有购买,洋人称其为"高品",宜昌也一跃成为鄂西著名的红茶市场。清光绪二年(1876年),《烟台条约》将宜昌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宜红茶出口量猛增。据《湖北茶业贸易志》记载,1886年前后,宜红茶每年的输出量都在214.5万担左右,占全国红茶出口总额的80%。1915年,宜红茶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基于其巨大的影响力,《宜都县志》将宜红茶收录至特产科,并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另外,宜都市档案馆至今仍保存着大量有关宜红茶的珍贵文献,为确定正宗宜红诞生于19世纪的宜昌提供了诸多史料佐证。
发展:苏联援建全国最早宜红茶厂
从清王朝到新中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宜红茶几经历史与战火的洗礼,却从硝烟中坚韧地走来。
1951年,苏联在宜红茶的原产区宜都援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专业的宜红茶茶厂--宜都茶厂,最早开始了宜红茶的精深加工与销售工作。
随着"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贸易协定"的签订,宜红茶向苏联大量出口。据《宜都县志》记载,当时出口一吨宜红茶能换回10吨钢材或20吨小麦,为新中国的建设换回了急需的战略物资,宜红逐渐风靡东欧各国。
1959年,宜都茶厂年创税利达200万元以上,成为当时外销出口及创利税大户,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
1984年,宜都茶厂生产的宜红工夫茶,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评为优质产品,荣获金质奖章。同年,胡耀邦、乔石与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达宜都,接见宜都茶厂首任厂长李治平并合影留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