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茶产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
中国茶网资讯:自黔南州茶产业推进大会召开后,"茶产业"已经成为黔南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词。近日,记者就加快黔南茶产业发展有关问题采访了黔南州农委主任柏林松。
记者:州委、州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对于突破目前仍徘徊于"茶园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低,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弱,产品附加值低,品牌杂乱"发展怪圈的黔南茶产业,有何重大意义?
柏林松:大家都知道,州委、州政府最近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已经是第二次了。五年之内对一个产业两次出台发展意见,这是很少见的,也足以证明州委、州政府举全州之力抓茶产业的信心和决心。特别是这份"干货"十足的《意见》,拨动了全州茶企业、茶农和抓茶干部的兴奋神经,因为它真正触及到了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即如何解决有钱办事和有人办事的问题,这意味着,长期以来困扰黔南茶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机构建设、品牌统一、人才匮乏等问题将迎刃而解。
记者:抓茶产业对于黔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何意义?
柏林松:茶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涉及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以及茶医药、茶化工、茶旅游、茶饮食、茶文化等多个领域,具有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的特点。发展茶产业,将极大地促进我州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发展,带动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农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同时,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产业支撑,实现茶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因此,茶产业作为黔南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是推进我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抓手。
记者:作为主管部门,下一步州农委在茶产业发展中的着力点在哪里,请谈谈具体做法。
柏林松:全州茶产业发展推进大会后,州农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目的是将《意见》逐条落实到位。按照州委、州政府给各县(市)安排的规模任务,下一步,我州茶产业将形成"一体两翼"的产业布局,即以螺丝壳山脉到云雾山脉为一体,包括都匀、贵定、惠水三县(市),规模面积为70万亩;以瓮安、福泉为北翼,规模面积为30万亩,以平塘、罗甸为南翼,规模面积为30亩,打造黔南名优茶产业带。
在茶产业发展中,加工是重点、难点。因此,下一步我们的重点是要解决制约加工的瓶颈问题,普及加工工艺和技术,开展系统性的技术培训,培训力度要达到往年的十倍以上。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现在全州茶园种植面积扩大了,但产量产值的增长与面积的增加不成正比,主要原因是采摘不合理,茶叶下树率低。由于很多企业只采摘独芽生产,导致了都匀毛尖茶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一方面难以在市场上与其它地方的名优茶竞争,另一方面失去了大众消费群体。因此,我们必须拓宽茶产品的类别,面向大众开发都匀毛尖系列产品,做老百姓喝得起的都匀毛尖茶,使茶叶产品结构实现高、中、低结合。同时,进行品种调整,将夏秋茶充分利用起来,做到"红""绿"并重,以此提高茶树的商品量和亩产值,增加茶农收入。(刘雪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