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铁观音加大国外市场开拓力度
中国茶网资讯:今年,茶叶市场的形势将更加艰难。对此,安溪县政府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国外市场开拓力度。
茶叶走出去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什么,出口国苛刻的农残检测还是销售渠道建设?这些都需要茶企去摸索。茶叶若是走出去了,还需面临低价问题。长期以来,全国茶叶出口单价一直徘徊在每公斤3美元左右,而铁观音的价格比全国茶叶价格高约60%。如何从原料茶向品牌茶突破,走高端化和大众化相结合的路子,是值得思索的问题。
"被检测出不符合对方标准,后果不堪设想"
高建发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春说,日本、欧盟、美国都有各自的标准,这些标准并非都比国内严苛,有的标准比国内还低。"做哪里的市场,你就要生产符合当地农残标准的产品"。以出口日本为例,高建发正是通过联作制,管理合作社的农民按照日本的食品安全标准生产茶叶的。
"如果基础没有做好,就贸然出口,一旦被检测出不符合对方标准,后果就不堪设想。"八马茶业副总经理林荣溪说,2006年5月28日,日本正式出台了严苛的肯定列表制度,大大抬高了进口门槛,此时,许多乌龙茶出口企业都不敢贸然出口日本,生怕从此被淘汰出局,就是这个原因。
成功都是给有准备的人,若想出口,就必须提前安排,认标生产。事实上,安溪几家出口做得比较好的企业正是如此:八马推行茶叶可追溯制度,建立了一整套无缝隙的安全性管理体系,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要求,建立了茶叶质量安全全程追溯系统,2万多亩茶叶基地通过了严格的商检备案,为公司拓展高档乌龙茶国际市场打下良好基础;2003年,兴溪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吾河就意识到,欧美的"绿色壁垒"将极大地影响中国茶品牌走向世界,"市场不等人",从当时起,他就开始进行有机、绿色种植,并于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通过欧盟和美国的有机茶认证。
"若想一劳永逸,最好的办法就是生产出符合各国标准的产品。"陈春说,"有机"就代表农产品安全的最高标准,现在安溪包括他们在内的许多企业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就算茶叶符合出口国标准,想出口也并非易事。陈春说,如果没有渠道,就算告诉一家茶企出口的所有流程,这家企业仍然难以出口。 高建发是国内最早直接经营国外商超茶叶生意的茶企,其产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商超茶叶经营历史长达百年之久。因为茶叶从产品到终端消费者,需要经过多环节,因此,想要出口还必须加强渠道建设。
没有品牌输出,会缺失定价权
茶叶出口还面临着一个大问题:长期以来安溪铁观音出口大部分以无品牌的低档茶叶为主。
茶叶价格偏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林荣溪认为,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出口茶叶几乎以原料出口为主,并没有品牌输出,造成定价权的缺失;各国的饮料使用习惯各异,导致功夫茶的推广也有难度。对此,陈春做了较详细的解释,首先,国外消费茶叶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健康,二是经济实惠,这就要求茶叶的价格要大众化、平民化。"立顿"之所以在全世界市场占有率这么高,就是因为它走了平民化路线;其次,国外的功夫茶确实不盛行,就算在茶文化较发达的日本和韩国,功夫茶也仅仅出现在高档会所;再次,国外茶饮料自身品牌建设很用心,顾客的忠诚度很高,国内的茶叶品牌想在当地打出品牌相当困难,如此一来,国内的茶企就只好提供原料,让对方贴牌销售赚差价,或者由对方开发成茶饮料投入市场。
尽管如此,高档茶出口正在"破冰"。去年,经泉州检验检疫局检验合格,泉州茶企1批1275公斤、货值达20.91万美元的高档乌龙茶,顺利出口到非洲乍得,这批茶叶单价为每公斤164美元,是全国茶叶出口平均价的40多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安溪铁观音出口也要坚持'两条腿'走路,鼓励拓宽渠道,让高档茶叶进入高端会所;同时,鼓励规模化生产,多出口大众化茶叶,提高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从而提升铁观音的话语权。"安溪业内人士说,目前多家茶业公司出口产品结构正在从散装茶向高档茶、包装茶、品牌茶转变,定价权的梦想也正在逐步实现。"铁观音走向国际的路子还很长,以后,我们还需要抱团合作,开展国际合作等"。 (完)
延伸阅读:各国茶叶农残标准有差异
中国茶叶农残标准与其他国家对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几位专家进行了解析。
标准差异源于利益博弈
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学专家陈宗懋说:"从世界范围来看,茶叶的生产量大于销售量,两者每年平均相差30万吨左右,导致进口国占据优势。欧盟等发达国家是世界上主要的茶叶进口国,他们倾向于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而茶叶的出口国在制定标准时,相对较宽。"也就是说,茶叶出口国在制定茶叶标准时要综合考虑茶叶食用安全和商品出口两个方面。
"比如日本,既是茶叶出口国也是茶叶进口国,它在制定标准时就会采取宽严结合的方式,有利于本国茶叶出口的标准就宽一些,而与进口茶叶相关的标准就严格一些。类似的例子在农产品领域很常见,比如澳大利亚是牛羊肉的主要出口国,其在制定标准时就比较宽。"陈宗懋说。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研究员简秋强调,欧盟本身不生产茶叶,大部分进口自中国、斯里兰卡和印度。欧盟对于没有在他们国家登记的农药实行的是一律限量标准。这个一律限量标准没有经过风险评估,它只是一个国家为了满足贸易需求制定的一项管理措施。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刘新表示,标准的制定首先要考虑食用安全,在充分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也考虑国情,以推进产业的持续发展。但是在标准问题上,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会有利益的博弈,一些国家出于贸易保护等方面的考虑,所制定的限量标准宽严不一。
国际标准不断提高
据了解,截至目前,中国茶园种植面积约占世界茶园面积总量的50%;中国茶叶产量2005年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国,约占世界产量的31%;2009年中国茶叶出口数量首次突破30万吨。随着中国茶产业规模扩张,国际茶叶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国际检测标准不断提高就是一例。
专家介绍,从2006年起,欧盟将茶叶农药残留的检验项目从193项增加到210项;2006年,日本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由71项增加到276项;2007年,欧盟检验标准再次提高,增加10个项目限量,更新10个农残项目的新限量,一些限量非常低的农残标准事实上就意味着禁止此种农药或杀虫剂的使用。从2011年10月起,欧盟对中国输欧茶叶采取新的进境口岸检验措施,必须通过欧盟指定口岸进入;同时,欧盟还对10%的货物进行农药检测,如果该批货物被抽中检测,则要实施100%抽样检测。
日本也在提高检测标准,按照日本规定,若有5%的产品被检出不合格,日方将全面禁止对此类产品的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