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问茶
初春的北方还在飘着雪,大地沉寂在冬的寒冷之中还未苏醒,企业外脑工作室的同志们备好行装,顶着凌厉的北风从山东出发,经绵绵细雨的江浙大地,雪映西湖的杭州美景,春暖花开的春城昆明,从中国的北端到南端,一路上方一知老师与有意向合作的十二家企业首脑对话,为今年的策划项目挑选合适的服务对象,"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机缘点不够?哪些策划时机不到?",只有在与企业充分交流并碰撞后才能把脉且判断出适合工作室服务的企业和项目。今年云南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牵动了工作室同志们的心,方老师说,利用这次机会,我们正好去一下勐海,走访一下曾经服务过的普洱茶企业,如果能顺带着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尽己所能帮助解决,哪怕是一条思路,一款产品设计,只要对企业发展有好处,也算间接地对灾区尽了一份力。
勐海有个茶树王
抵达西双版纳洲勐海县时已是3月12日中午,勐海显然缺少往年的湿润,虽然没有看到电视中播放的干裂状的土地,但是空气中漂浮着尘土,多了一份燥气。在云南茶树王公司的办公室里,又见到了茶树王品牌的创始人--蔡辅亮先生。蔡总是浙江人,具有浙商的精细还带有一点北方人的豁达,为人不拘小节,做事精打细算。比较起建厂之初,现在的蔡总如一饼陈化过的普洱茶,经历了普洱茶行业大起大落的沧桑岁月,陈韵已附在脸上。工作室在改造企业的同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改造老板","大海航行靠舵手",把领航人的思路理清楚了,企业这艘船就不会偏离大方向。在和蔡总沟通后方老师总结说,现在的茶树王是两条腿走路,在定制茶与品牌茶之间找平衡点,在生存与发展之间找结合点,这是特殊时期的经营策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只要持续经营"茶树王"这块招牌,企业就能够良性运转下去。方老师一直关注着茶树王公司的业务模式和他们"抢市场"的运作方式。方老师说,在普洱茶的龙头企业大军压顶的情况下,普洱茶中小企业的市场运作方式大略有三种,守市场、抢市场和创市场,工作室服务过的国艳普洱、谭梅茶砖,持续不断地稳固和扩大"粉丝团",大叶茶厂呢不断推出"概念茶",在市场的缝隙里辛勤经营几个小小的根据地,茶树王公司没有老本可吃,则利用"中国普洱茶第一个形象物"的符号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中国普洱茶的前沿阵地广东茶叶市场,一城一池抢市场,几年走下来,几家茶企业都走出了自己独特的经营道路。这时,茶艺师泡的一壶茶树王老茶,已缓缓出汤,汤色红亮,通透见底,整个茶室散发出袅袅茶韵,这是时间的陈香。
大叶茶缘
勐海大叶茶厂是与工作室最有缘分的一家企业,在第一次接触的时候,当时的曾总和黎总还在为产品卖不出去而发愁,后来工作室被大叶人的真诚和本色所感动,决定友情出演,为大叶做一把幕后推手,把大叶推到普洱茶舞台上来。2007年3月大叶茶厂在勐海县城的主街道上,第一个挂起了满街的宣传横幅,恰逢普洱茶商云集勐海之时,几千元的投入便让全国各地的茶商记住了大叶茶厂的名字。4月份,高调处理"普洱茶保质期事件",通过中央电视台及省内外媒体的传播,更使大叶茶厂的知名度快速提升。在去年,普洱茶市场持续走低,同类普洱茶企业难以生存的时候,大叶普洱依然保持着盈利的势头,不能否定当时工作室为大叶茶厂量身定做的品牌定位(大叶普洱,勐海原味),依然释放着品牌本身的能量。
在大叶茶厂的几天时间,黎总陪同我们用脚丈量了两座山,一座是南糯山,一座是布朗山。说实在的,做了那么多的普洱茶,我还是第一次深入到茶山内部,与几百年的老茶树亲密接触,并在黎总的现场讲解下明白很多关于茶的知识,这些东西只是看书,道听途说,是完全体会不到的。有趣的是,古茶园里还隐藏着很多的故事。在南糯山脚下,有两棵相互依偎了五百年的茶树,当地人叫它们"夫妻树"也有人叫做"兄弟树",夫妻也好,兄弟也罢,总之它们朝朝暮暮,岁岁年年的相伴了五百多年。《大话西游》里有一个美好的时间概念,就是五百年前的相遇,为了五百年后的你,我穿梭时空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和你在一起…… 它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寄托着许许多多茶人及爱茶人的美好愿望,它让人们懂得惜缘。
每座茶山都有独特的风光。第二天,黎总带我们认识了一个布朗族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小玉。小玉家住在布朗山的老曼娥村,和村里人一样都是采茶为生,这几年与外界的山路打通以后,山上的茶随时都可以买个好价钱。由于山路难走,到小玉家已经是中午了,家里人已经准备好了午饭,小玉的家人对我们这些外来人员不太容易交流,因为寨子里能说汉语的人不多,当然也包括他们。布朗族人平时的生活比较平淡,除了上山采茶以外,便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所以他们的眼睛没有太多的欲望,平静而清澈,就像普洱茶汤,晶莹、通透,清澈见底,正是这些原生态的民族,为文明世界的人们奉献了美妙的普洱茶。
吃过饭,小玉把采茶的小背篓,斜跨在腰上,带领我们向布朗山的古茶园走去,沿途不时可以看到侏罗纪世纪里恐龙们喜欢吃的蕨类植物,足以说明这片土地的历史。这片茶园里有几棵千年的茶树王,已经生长的很高了,树干上的寄生植物由于今年的干旱所以很多都干枯掉了,留下一块一块的伤疤。看到这些,你就会明白,一片普洱茶的价值不仅仅是那冲泡入壶后的一杯香茗,而是从深山老林里积蓄千载后那一刻的迸发;杯中茶水入口,不仅仅是陈化后的颊齿留香,更多的是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茶园的对面就是布朗族人信奉的小乘佛教寺庙,老茶树终日听着寺庙里飘出的晨钟暮鼓,是否也有了一些灵气呢?
普洱茶的智者胡贻臣
方老师经常对工作室的人说,勐海县茶叶商会的胡秘书长是一位智者,在勐海做项目期间遇到困惑,经常请教于他,其实他也是外脑工作室的外脑。结缘大叶茶厂还是胡秘书长牵的线。他说勐海有几个普洱茶小厂,产品品质不错,就是营销上拿不出办法来,结果就是走不出去,比如说叶庄双丽、大叶茶厂、沙归拨妈等,工作室应该关注一下。胡秘书长无疑是站在普洱茶行业的最前端,是见证普洱茶走向、解读普洱茶市场的专家。方老师和胡秘书长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抽烟。据说烟中的尼古丁可以激发大脑中的潜在能量,二位因茶结缘的"烟民",在点燃香烟以后,思想激烈碰撞,火星四射,从普洱茶的历史谈到普洱茶的研发,从普洱茶的泡沫破灭谈到未来的普洱茶市场趋势,不时有相通之处。方老师说"我们准备给大叶普洱在2010年实验性的开发一款走时尚精品路线的非常规普洱茶品,产品型式为小金砖、小银砖,包装吸收高档香烟的特点,采用鼠画的形式表现,暂定名为《春秋问茶》,因为去年七彩云南的方便型普洱茶受到消费者青睐,这应该是市场走向的一个预兆,我们想在其它普洱茶企还未觉醒之时,提前半拍切入市场,胡秘书长对此有什么看法?"胡秘书长立即表示"你说的对,这是一个行业趋势,我概括为四个字'产品形态',就是产品的样式和包装,因为新的消费群体更追求方便和时尚,当然这不否定传统茶品也有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方老师说"您的观点和工作室是一致的,看来新一轮的普洱茶市场机遇已渐渐来临"。
在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信息之后,工作室开始为大叶普洱量身打造2010年实验性的市场推广产品。产品的设计本身并没有什么神秘性;工作室无论在何时都是开放式的,随时与客户沟通,随时解决问题。我们和大叶茶厂的同志们相互激发,互相补充,甚至连大叶的经销商都积极参与,凡是有利于产品销售的意见和建议,都会被采纳进来,然后我们找一个合适的途径和方式把它表现出去。总之一切从行业实际出发,从市场实际出发,从企业实际出发,既思路上适度超前而操作上又紧贴企业实际,在企业外脑和企业主脑之间找到一个和谐的融合点。
离别勐海之时我转身回望,五年之前初来云南,还带着懵懂的青涩气息,随着普洱茶的风云变幻,我的青春也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回望是为了更好的前行,在工作室即将切入新的行业领域之时,我希望能够抓住每一次机会对自己有一些突破,像普洱茶一样一点点的陈化,释放出生命的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