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洱茶的生存之道
以2008年为界,之前是只要搞到茶叶就能赚钱的时代,钱来得太快,太容易,使得业界粗放式经营盛行;到了2008年普洱茶进入了深冬,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只有专业化才能生存成为了行业的共识,从而迅速推动行业进入了专业化的时代。普洱茶经营模式不断升级换代的幕后推手,其实是边际投资收益递增(递减)规律。
2003年以前,普洱茶行业之所以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经营状况,是因为投资普洱茶行业回报率低,难以吸引行业外资本的兴趣,光靠行业内的微薄力量很难推动行业的经营模式向纵深发展。这时行业的状况是,利润虽然微薄一点,但行业的竞争者也少,只要勤奋一点,总能获取社会平均利润的回报,其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利润贫瘠的行业很难完成产业的原始积累,从而使普洱茶产业长期处于"低度发展平衡陷阱"。到了2003年以后,"越陈越香"之价值观传播到大陆,普洱茶被当成了能升值的金融产品,原先的"低度发展平衡陷阱"就此打破,大量行业外资金纷纷进入,玩起了炒作模式,普洱茶成了低投入高回报的商品,在远超社会平均利润的引诱下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普洱茶行业,以致最后上演全民疯炒普洱的狂潮。行业的利润蛋糕有限,容纳不了突然增多的竞争者,"击鼓传花"游戏无法再玩下去,结果就出现了普洱茶市场的崩盘。市场崩盘也就意味着行业不但重新回归社会平均利润回报,而且在崩盘带来的反向调节下甚至会出现全行业亏损的现象。不幸的是,2008年的普洱茶就面临全行业严重亏损与库存严重积压的问题,如果沿袭过去的粗放式投入老路,估计普洱茶十年之内都难以翻身。这时,有远见的企业经过痛定思痛,认识到一条真理:虽然市场不景气,竞争太残酷,但我可以通过比竞争对手增加一点专业化的投入,这样我就能生产出比别人更优秀的产品去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这其实就是增加边际投资额度以获取更多回报的一个例子。
2008年无疑是迷茫的一年和充满戏剧性的一年,有的企业病急乱投医,也不管其他行业的成熟模式是否适合自己,抓起来就往自己的头上套,结果煮成一锅夹生饭;更多的企业是选择降价来去库存化,结果普洱茶几元一片,十元一片的被贱卖,搞得江湖一片血雨腥风,弄到最后越是降价越是大家一起死;只有少数的企业,有实力的如大益选择了专业化的品牌道路,没有实力的选择了做细分市场的专家:或投身电子商务,或做起了茶膏,或开发出了普洱茶养身面,或在古树茶、名山茶方面扬名立万。到了2009年,行业正式分化,病急乱投医的、降价的都过得很惨,唯有选择专业化路途的过得越来越滋润,大益熬过最困难的2008,在大众市场显示了赢家通吃的风范,而选择分众市场的企业,也做得风生水起。在榜样的教育下,以前走了弯路的企业,纷纷调整思路走向了专业化投资的路途,使得普洱茶产业迅速进入了专业化的时代,正是在专业化的努力下行业迅速复苏,才有了2011年阳光明媚的春天。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普洱茶的专业化是行业之福,但未必永远是企业之福。这是因为,企业一旦绑上了专业化的战车,就要勇往直前,很难调头回来,其他的黑压压一片选择专业化道路的战车集群会裹挟着你一直前进,直到车子无力前进为止。当一个企业选择了增加专业化投资赚取了比同行更多的利润,会引起同行的效仿,面对突然增加的竞争者,利润回报会急剧下滑,企业为了维持原有的回报率,只有不断增加投资,也就是说边际投资带来的收益增加。可问题是,企业不断追加专业化投资的份额,也就是不断挖掘企业潜在的能量,当企业的潜能释放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释放出来,从而出现边际投资收益递减现象,这时专业化就会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不过就目前来说,普洱茶行业还处于边际投资收益递增阶段,还是做专业型企业的黄金时代,但有远见的企业也要未雨绸缪,规避将来会出现的边际投资收益递减风险。
作者:白马非马 李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