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左宗棠与安化黑茶

发表于:2025-01-09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09日,左宗棠与安化黑茶左宗棠在安化小淹居住8年,与陶澍又是亲家,熟知安化黑茶。左宗棠原是一位私塾的教书先生。在道光十三年(1833年)第二次赴京会试落第后,只好仍执教鞭。道光十六年,他25岁就任醴陵渌江书院

左宗棠与安化黑茶
左宗棠在安化小淹居住8年,与陶澍又是亲家,熟知安化黑茶。
左宗棠原是一位私塾的教书先生。在道光十三年(1833年)第二次赴京会试落第后,只好仍执教鞭。道光十六年,他25岁就任醴陵渌江书院山长(校长)。这年9月,陶澍到江西检阅军队,顺便取道萍乡经醴陵回安化省亲。醴陵知县得知两江总督陶澍要路过,特意准备了馆舍,还请主持渌江书院的左宗棠写了一副对联,表示欢迎和敬仰。陶澍一到馆舍大门,就被那副鲜红醒目的对联吸引住,他停步一读,只见对联写道: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乡,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上联说的是道光皇帝去年(道光十五年)12月召见陶澍,询问他家庭和他年轻时在安化故乡读书的情况,还特意给陶澍读书的印心石屋御书题赠"印心石屋"四字匾额的故事;下联借晋代陶渊明之曾祖父陶侃曾督八州军事的典故,一方面对陶澍阅军归来,家乡子弟正以颂扬和敬仰的心情盼他荣归。陶澍看了对联,大为赏识,就问知县这对联出自谁的手笔,知县告知为渌江书院主持左举人宗棠所作。陶澍既托知县请左宗棠一见。陶澍见了这位年轻的教书先生,谈吐不凡,视为奇才,他们谈至深夜……。以后,遂定忘年之交。
道光19年(1839年6月2日),陶澍逝世后,左宗棠没有辜负陶澍之托,于次年从湘阴老家赴安化小淹陶澍府第来教陶澍之子陶桄的书,一连教了8年。陶桄16岁了,左宗棠又携他到长沙深造成才,并与左宗棠长女结秦晋之好,传为佳话。
左宗棠后来成为了中国晚清军政重臣,湖军统帅之一,督师甘肃。
明清时,安化黑茶运抵陕西泾阳压制成茯砖,再转运甘肃、新疆等地区,但在清咸丰、同治年间,陕甘回民掀起抗清斗争,战乱10余年,致使经营黑茶官茶的陕、甘、晋商逃散,安化黑茶引茶运销几乎停顿,仅由私人少量运去。战事平定后,持引至湖南安化采购,运至兰州。每年运销量黑引茶低于咸丰以前3~4万担。
早年在安化小淹陶澍家教书,已身为陕甘总督的湖南籍人士左宗棠,对安化黑茶熟悉,甘肃又恰是引茶商采购湖南安化黑茶的中心,于是上书奏称:

"国家按引收课,东南唯盐,西北唯茶。茶务虽课额甚微,不足与盐务相比,然以引课有无为官私之别,与盐务固无异也。道光年间,两江盐务废驰,先臣陶澍力排众议,于准北奏改盐票,鹾纲顿起,且有溢额;曾国藩克复金陵,犹赖票盐为入款第一大宗,其明验也。盐可改票,茶何不可?……今拟仿准盐之例,以票代引。"

以上书奏就是说,左宗棠看到茶引制,不改革不行了,援引老朋友,也是老东家原两江总督陶澍在官盐经营上发放盐票的办法,要在茶叶经营管理中也实行茶票制度,革除以往茶政之弊。朝廷准奏后,1873年(同治末年)"改引为票,增设南柜。"
当时茶票发放的具体办法:一是把茶商以前所欠的茶税全部免掉,而且不准再乱收其他杂费,二是不分省域定额,只要想经营者都可以领票,不论多少。凡是在陕西与甘肃两省经营的茶商,一律要在领票时把税上了。一时缺钱的,可以在当地找担保;三是还税按所得税缴纳,杂课按营业税缴纳。分两种:内销的一引(票)缴纳白银一两,至多不超过二两;出口的茶叶,则要加一倍缴纳。
左宗棠为了鼓励茶商运茶,与湖南巡抚协商,凡是领有陕甘茶课的茶商,运茶过境,只缴纳税额的20%,其余的80%由甘陕负责补贴。
左宗棠这一改革措施的实行,1873年试发放835张茶票,没想到竟被茶商一抢而空,1875年发票一案1462票,茶商领票后,直接到湖南安化等产地贩茶,从水路或陆路运到西安西北的泾阳压制成泾阳砖,包装成封,运到兰州销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左宗棠这一茶事制度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安化黑茶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黑茶边销和出口俄国的贸易问题,亦为以后边茶供销政策的制订奠定了基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