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武威——中国西部的“茶摊之都”

发表于:2024-11-10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10日,武威不产茶,但这里的人很喜欢喝茶。武威茶文化深厚,因此,这里的茶楼、茶摊遍布大街小巷,档次高低不等。武威露天茶摊能容纳上万人,坐在茶摊喝茶、打牌、聊天成为武威独特的人文景观。武威城的茶园,人气最盛的有

武威不产茶,但这里的人很喜欢喝茶。武威茶文化深厚,因此,这里的茶楼、茶摊遍布大街小巷,档次高低不等。武威露天茶摊能容纳上万人,坐在茶摊喝茶、打牌、聊天成为武威独特的人文景观。


武威城的茶园,人气最盛的有两处。一处是西郊公园,一处是东关核桃园。茶园内方茶桌儿一行连一行、一排挨一排,有几百家。除此之外,闹市有茶馆,陋巷有茶馆,河边有茶摊,郊区只要有树林遮阳的地方就有茶摊。茶摊环境宽松,氛围随意,可躺可坐,嘴干了有茶,瘾犯了有烟。茶摊日夜开放,因此,武威的茶摊,自来是男女老少、各色人等聚集的地方。


西效公园原是武威城西门外的一处乱葬岗。建国前,那里没有树,没有人烟,到处是乱石、野草和荒坟。一到夜晚,西北风吹来,野草唰唰乱响,阴森森地吓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政府每年发动各单位职工挖沟换土,义务栽树,种下了杨、柳、榆、松、柏、果及从南方或国外引进的稀有树种十多万棵,渐渐成了气候。八十年代开了公园,挖了人工湖,堆了假山,成了武威的一处名胜 。里面最大的两个园子,是湖西的"苹果园"和湖南的"梨园"。南方的休闲风吹进后,精明的商家就把所有树行的空闲辟成了茶摊,一家一行,对外出租。依树拉上围布,树小而稀处,再搭上棚布遮阳,摆两行方桌,置百十把帆布躺椅,就成了茶摊的世界。每个茶摊也无需起名,更无需大兴土木。公园管理者早就给你盖好了做饭烧水的铁皮小屋,并统统按顺序编了号。先来占摊儿的茶客,拿起手机,只要说到苹果园多少多少号,或梨园多少多少号,后来的茶客就绕过浓荫小道,径直按号找到了,甚是方便。仅苹果园和梨园里就有三百多家茶摊,以每家二十个桌儿,每桌四人计,每天可供六千到一万人纳凉品茶。


东关核桃园,开发的虽比西效公园迟,但茶摊的气势远比西效公园大。核桃园子原本是马步青的后花园,占地四五百亩,马家施血本植树栽花绝不是为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而是为了自个儿与妻妾独享。西路军挺进河西,马家军顿作鸟兽散。核桃园子才归了人民。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园子向普通百姓开放,开成了茶园。南、北、东三个园区紧密相连,也有几百家。核桃树干净、卫生,不生虫。如今,棵棵古树的年龄都在七十岁左右。作为人,已是古稀;作为树,虽已无法合抱,却正青春年少,枝繁叶茂,叶片硕大。入夏,浓荫遮日,清风吹来,座在大树底下,躺在帆布椅上,纳凉品茶,舒适自在,真人间清凉境也。


平民百姓泡在茶摊,休闲娱乐;无业游民泡在茶摊,玩牌搓麻;青年男女泡在茶摊,谈情说爱。也许,这种不分阶层和颜色的普适性,正是武威这棵大树下的茶摊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河西走廊上,武威绿洲人文与地理环境的优越与富足,自魏晋盛唐以来,就造就了武威人闲适、平和、知足的脾性,这或许也是武威茶摊得以生存并发扬光大不可或缺的土壤吧。有如此之多的茶摊和茶客,武威应该叫做中国西部的"茶摊之都"才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