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保山,德宏等滇西茶区
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据文献记载,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史书中称为"昆明之属",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
前221年,秦朝开始经营西南,在西南地区建立行政机构,自此开始中央王朝对大理的统治;汉时(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击败了"昆明之属"各部落,并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县,开辟了中国南方丝路,使得大理成为了四川通往印度的"南方丝路"中转站。
三国时期,云南、贵州以及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归属蜀国。后,孟获叛乱,诸葛亮妙计七擒之,平定叛乱,并在大理地区重建云南郡。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临沧、思茅北部。由于高海拔等原因,区内仅在最南部的南涧等地有茶叶生产。但此地是云南重要的紧压茶加工地。位于洱海西畔的下关茶厂是与勐海厂齐名的普洱茶工厂企业,以其长期承担边销茶加工及沱茶出口而享有盛名。大理州主产茶叶地区有南涧、云龙、永平等县,,2010年大理州南涧县创建标准化茶园2500亩,主要分为无量山东片区和无量山西片区两大片区,公郎镇的罗伯克-黑龙潭和无量山镇的德安两大片区为核心区。其中在罗伯克-黑龙潭创建1500亩有机茶标准示范园。"十一五"期间为全州提供无性系良种苗近5千万株,具有年提供生产800万株无性系良种苗能力,到2010年茶园良种面积达7。6万亩。
保山地区是云南省开发极早,也是一个沉淀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边疆多民族地区,以今保山市中心的怒江中游流域,约8000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从考学上证明,在战国中期以前,"衰牢夷"已形成了具有统治机制的部落联盟,继而又建立"哀牢国",一个兴盛一进的奴隶制国家。
保山市于汉朝时称"永昌郡",明朝先后置金齿军民指近使司,永昌军民府"保山",于今使用名称即首见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设保山县为"府附郭"之时。保山是著名的"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也是在中国境内的最后一段,古代有着频繁的商贸活动;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也是滇西战役的主战场,著名的"滇顷公路"即由此通过,更加突显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保山市地处高黎贡山,怒江南段,怒江、澜沧江从此经过,辖保山、腾冲、龙陵、施甸、昌宁五市县。是滇西南茶区中地域最北,海拔最高的地区,昌宁县漭水镇共裕、河尾、明德等村有连片茶园。2010年保山地区茶园总面积达到57.21万亩。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云南西部,东邻保山市,其余三面与缅甸接壤。区内群山属高黎贡山余脉,河流属伊落瓦底江水系。辖潞西、盈江、梁河、陇川、瑞丽五市县。 "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公元前424年后,傣族先民在今瑞丽江河谷建立勐果占壁王国(傣语称勐卯弄),建雷允城,遗址尚存。约公元前四世纪,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条国际陆路交通线"西南丝路"开通,中印贸易便已开始,德宏即为西南丝路的必经之地。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探寻到的"滇越乘象国",即指今德宏和缅甸的部分地区。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开西南夷,德宏为益州郡哀牢地。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茶区主要出产滇绿、滇红、普洱茶等。潞西市,梁河县是主要产茶区,现有茶园总面积达到27.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