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糯山印象
未入茶山,未见到古茶树之前,你可能一直认为,被称作大叶种、乔木的普洱茶树,会有高大的树冠、伟岸的躯干,就像小时候我们爬过的那种树一样。而实际上,真的进了茶山,当你正徜徉于山林,享受阴凉的时候,以为茶园还远,茶农朋友随手一指,你才会大吃一惊:这比灌木高不了多少,看上去栽种不过几年,丝毫都不起眼的一株小树,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普洱茶树!
是的,即使你已经在低海拔的山坡上看到了大面积的低矮的种植茶树,总以为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之后,会看到想象中高大的乔木。而事实上,所谓大叶种的乔木古茶树,也就是这种不过一人来高,稀稀疏疏如童年的苹果树、梨树和桃树一样,大一些的,也不过三两米方圆的树冠,说起来却已有上百年的树龄了。
有了这样的认知,当你再造访南糯山的时候,才会为那些相对高大的古茶树感到惊叹。
如果对南糯山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又凑巧不止一次登临过嵖岈山,一定会生出似曾相识的仿佛之感。首先,它们都有通衢之利。嵖岈山地处中原,交通之便就不必说了,南糯山呢,是距离景洪最近的一个茶山,半小时车程,从景洪市区到勐海县的观景公路就从南糯山脚下穿过,交通非常方便。其次,它们都比较袖珍。嵖岈山有中原盆景之誉,南糯山呢,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来它的小:第一,平均海拔1400米,从山脚到山上,开车不过20多分钟;第二,山上只有两个村:南糯山行政村和帕沙行政村。
当然,是"行政村"。南糯山行政村包括了20多个寨子,什么半坡老寨, 石头老寨、拔玛、石头新寨,多依寨,姑娘寨,丫口老寨,丫口新寨,向阳寨,水和寨,巴拉寨等等,这里生活的绝大多数都是哈尼族人。,"拔玛"即哈尼族语,是"古乔木"之意。
这么多寨子,集中分布在一片不大的山上,也充分说明南糯山的肥沃宜居。开车上山的时候,几乎是没多远就经过一个村寨,车临山顶俯视,山腰里密密麻麻,原始森林里处处掩映着或古或新的房子,当然,新的楼房居多。普洱给当地的茶农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福利,你懂的。
南糯山茶园的总面积,据百度的数字,有21600多亩,其中古茶园12000亩。南糯山的古树树干看上去要比景迈山粗大得多,当然两者树龄都差不多。这也是我们开头时为什么反复强调茶树的外形大小。有了景迈先入为主的小,才有了南糯山相对而言的大。从丫口老寨顺着一道山沟下去,走上10多分钟,即可见到那颗被当地人称为"茶王"的古树,其树高5.3米,主干基部直径0.76米,胸径0.4米,树姿开张,树幅宽大,为大叶柳芽茶种,测定树龄为800多年。这也充分证明,南糯山古乔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古栽培型茶树,至少有8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人类茶文化历史活化石的见证。
就在这棵茶王树的左近,我们吃到了用南糯山泉水、南糯山竹筒以及当地的土鸡为原料制作的"竹筒鸡",肉香混着竹香,嫩滑爽口,是在版纳数天来吃到的印象最深的美味。
山也爬了,树也看了,饭也吃了,接下来自然是品茗。接待我们的当地朋友,刚刚斥资400万元在高高的山岭上修建了四层小楼,房子还没有完全峻工,只能在一间临时搭建的小房子里坐而论道。然而妙趣在于,这房子有一扇窗,窗外就是茫茫的山林,令人顿生"品茗陋室里,悠然见南山"之感。
南糯山的茶,公认有糯米香、蜜香和兰香,但我能喝出来的,还是那种芬芳浓郁的兰香。顺便说一句,南糯在当地哈尼族的语言里,是"笋酱"之意,与糯米并无关系。回到刚才与嵖岈山对比的话题上来,两者又有一个共同特点,谓之"秀"。嵖岈山既不雄伟高大,亦乏险峻深远。南糯山的茶,几乎是异曲而同工。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布朗山的茶是野,景迈的茶是香,易武的茶是柔,冰岛的茶自然是甜,而南糯的茶,只能用一个秀字来表达。从外形来看,条形饱满,冲泡后汤色清明透亮,清鲜持久。从滋味来讲,无论是香韵、生津、回甘,还是入口的饱满度,都透着那么一丝柔软醇和的味道。
也许正是这种持中守正的时宜,南糯山古树茶素有普洱茶拼配之王的雅号,按一定比例拼配能够使她的香柔很好的融入其他山头茶的韵味,增加香气和饱满柔和度。业内好多厂家的产品不标明山头,大多正是此因。
不过,当地的朋友似乎对此并不以为然。他说:纯正的南糯山古树茶存放效果非常好,三五年转化之后,入口的惊喜无限。
王维有诗曰: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也只有这般亲身入山林、行到水穷处,才能闻到这样原始的气息,才能品到这样醇正的滋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