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茶崛起的秘密
什么样的茶算中期茶,市场是有不同的说法的,最主流的说法是指,陈期10年左右,具备一定越陈越香的品饮价值的茶品。对于"10年"大家都没有意见,但左右浮动范围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的混乱。但要统一"左右"其实是很难的,因为同一茶品放在不同地域其转化速度是不一样的,在广东放个三四年转化就很明显,而在昆明摆个七八年也许变化还不大。转化差异我们要考虑,但我们要明确的是中期茶其实是一个市场概念,而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因此我们定义中期茶更多的是从市场需要出发。
为什么会出现中期茶这样的概念,其实是仓储10年左右的茶要放量,是做流通的需要。在2003年以前,普洱茶的产量很少,香港人执普洱茶市场之牛耳,云南厂家生产的普洱茶在内地很少销售,都是拉到香港去。当时香港的市场情况是,新茶不值钱,要摆个三四年后卖掉才能赚点钱,于是新茶大都入库,三到四年后再开仓大量销售。普洱茶兴起之后,在突然释放的巨大需求之下,产品供不应求,于是从2003年开始,普洱茶"仓储几年再卖"的模式被打破,变成直接大量卖新茶。而且还形成了一个奇特的现象,2003年以前产量非常低,之后产量被急剧放大,因此2003年之前的茶叶物以稀为贵,形成了老茶市场。2003年之后,新茶越做越多,到了2007年第一次面临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这些没有饮用消耗的茶,就变成了天量库存,藏在云南的厂家手里,藏在东莞,这就是云南中期茶、广东中期茶概念兴起的历史渊源。
2008年,普洱茶进入了瘦身提质的阶段,厂家纷纷压缩产量,古树茶等中高端市场也被开发出来,加上大益茶变成新时代投资的标杆,由此新茶市场被再次激活,一直到春天茶价冲高回落,市场难以走货为止。新茶卖不动了,商家要寻找全新的题材股,于是2003年到2007年生产的茶,被重新包装冠以中期茶的名义,从东莞的大仓库放出来,大量投放市场,以具备一定陈期与品饮价值,性价比高的名义攻城略地,成为了市场最新的热点。
2008年之后生产的茶,厂家更加注重质量,许多是高品质的古树茶,但其目前困扰于B货、价格被炒高,加上多为陈期不够的生茶,性寒,不适合日常大量频繁饮用,在普洱茶由投资时代再次转向日常饮用消费时代之际,这就给中期茶登场创造了绝佳的条件。
而2007年前后生产的茶,曾经因产量大,产品良莠不齐而广为人诟病,尤其是2006年10月份到2007年上半年的茶,被视为价格虚高粗制滥造的代名词,非理性普洱茶年代深度套牢的产物。但到了以后,大家逐渐发现,这些陈放10年左右的茶,虽然产品良莠不齐,但还是可以淘出天量的高性价比好茶出来的,也不能用老眼光一概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