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做普洱茶,为什么我们需要“工匠精神”,而不是“工匠”?

发表于:2025-01-23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3日,这个世界最奇妙的误会是我说驴子,你说驴毛,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政府强调"工匠精神",民间就搞起了"工匠",普洱茶行业尤甚,什么炒茶大师、发酵大师、拼配大师,普洱茶匠人瞬间遍地,这不免有点荒腔走板,离题千

这个世界最奇妙的误会是我说驴子,你说驴毛,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政府强调"工匠精神",民间就搞起了"工匠",普洱茶行业尤甚,什么炒茶大师、发酵大师、拼配大师,普洱茶匠人瞬间遍地,这不免有点荒腔走板,离题千里了!

"工匠精神"就非得让你搞一堆工匠出来吗,"匠人精神"是期望全民有严谨、钻研、勤奋的国民品质,而不是其他!难怪这些年电视上,什么技能大赛,技术评比越来越多了,也许这样比强调精神、品质更加具体一点吧!

可惜错了,有人总喜欢拿日本、德国的工匠举例,觉得这两个国家进步和辉煌,就是因为尊重和延续了各行各业的匠人,从而导致经济腾飞的,但事实上,整个西方经济的起飞恰恰是因为抛弃匠人开始的。

这就是流程化的操作和流水线作业的肇始!

以前的匠人,可以独立完成一件生产和生活用品,不过效率是可想而知的,整个农业社会就是在匠人占绝对的手工业上缓慢发展的。18世纪,亚当斯密发现在一家扣针厂里,生产一枚扣针需要经过18道工序。这家工厂由10个工人分别承担1~2道工序,每天共生产48000枚扣针,平均每人生产4800枚。如果让工人各自独立完成全部工序,那么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一天连20枚扣针也生产不出来,这就是所谓工匠的效率,再牛逼的工匠就算效率提高十倍,也仅仅每天只能生产200多枚扣针,而这个假设也仅仅只存在与想象中。

匠人开始逐渐退出社会源于福特汽车流水线的开始,这是个标志性的事件!

1913年,福特应用创新理念和反向思维逻辑提出在汽车组装中,汽车底盘在传送带上以一定速度从一端向另一端前行。前行中,逐步装上发动机,操控系统,车厢,方向盘,仪表,车灯,车窗玻璃、车轮,一辆完整的车组装成了。第一条流水线使每辆T型汽车的组装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28分钟缩短至90分钟,生产效率提高了8倍!

流水线是把一个重复的过程分为若干个子过程,每个子过程可以和其他子过程并行运作,这样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过去少数技术工人,甚至是传承几代的匠人才可以办到的事情,一个只有普通技能的工人也可以办到,这从根本上瓦解了匠人的生存土壤,那些我们年幼以及中补锅匠、补碗匠、铁匠、木匠都是因为在社会生产效率极大提高的情况下逐渐消失的。

所以,匠人退出历史是大势所趋,即使到现在强调个性化定制的时代,匠人的生存都是难以为继,相反如果一个行业匠人扎堆,那只能说明这个行业生产效率极低,普洱茶就是,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只能证明普洱茶还处在初级的手工业时代,还很落后!

而随着普洱茶机械化、自动化、流程化的发展,匠人退出江湖是迟早的事情,当然也会有少部分匠人传承,或者走高端手工路线,犹如现在的大宗绿茶,基本机械生产,高端的上万的才是全手工!

所以不要害怕匠人的消逝,那是时代的进步,因此我们的口号应该是"少点匠人,多点匠人精神",如是而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