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王旭烽再讲茶的故事

发表于:2024-09-20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9月20日,"我自己很过瘾,我很过瘾。"这是王旭烽对于《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的最大感受。《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是"中国首部全面探寻世界茶文化的纪录片",在央视首播后受好评又在央视纪录片频道重播,也成为茶界近日聚会

"我自己很过瘾,我很过瘾。"这是王旭烽对于《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的最大感受。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是"中国首部全面探寻世界茶文化的纪录片",在央视首播后受好评又在央视纪录片频道重播,也成为茶界近日聚会的重要话题。这部六集纪录片耗时三年,穿梭于遍布地球的茶叶国度,讲述了不同国家近六十位茶人的故事。

王旭烽,就是这部纪录片的总撰稿。

"我不是灵魂人物"

这是一场在杭州举办的《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的研讨会,王旭烽请来了纪录片的导演、制片、茶文化学者、茶商等和茶有关的人。她化着淡妆,笑着招呼来往熟识的宾客。低声说起:"这几天真的很忙,今天连早饭都没吃。"

曾经凭借"茶人三部曲"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王旭烽,现在是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院长,经常忙到没有时间吃饭,三年来,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的撰稿就是她在忙碌中挤出零碎时间写成的。

2010年下半年,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副院长姚国坤找到王旭烽,说有个中央电视台的人想请她一起来拍个茶的纪录片。王旭烽的第一反应是不太相信。"倒也不是觉得他就是个骗子,只是怀疑这个人是不是打着央视的名号。"

过了一阵子,姚国坤带着纪录片导演王冲霄来拜访王旭烽,当时王旭烽的身体特别不好,只能躺在竹塌上接待他们。"一沟通就知道是个可以对话的人。"王旭烽看过王冲霄之前的作品《故宫》《外滩》。这个年轻人给她的印象是朴素而谦虚。"第一,我觉得他不是骗子,第二,我觉得王冲霄很年轻,是个文艺青年,比较对路。"

实际上,纪录片撰稿对于王旭烽来说并非陌生领域,在1993年,她就曾给中国第一部大型茶文化纪录片《话说茶文化》撰稿。而其后,还陆续和很多电视台合作过纪录片。

在和导演确定了是央视投资央视播出,总共六集的集数,以及基本的茶的国际化传播框架后,王旭烽感觉到和导演王冲霄对茶的认识是接近的,写稿时间上也不会被催得特别紧,于是就答应了撰稿。

而这一个欣然同意后,就是历时三年的撰稿时间。

三年:变与不变

"大家有个误解,以为纪录片撰稿人就是解说词的撰稿,其实不是那么回事。"王旭烽撰稿词写了十几万字,但用于解说词的并不太多。更多的是导演组在各地实地探访、采访后提升出来的。而王旭烽的工作更多包含策划、立意、学术支撑、人物选择等。

纪录片中的很多茶人是本片的茶文化顾问姚国坤,以及茶文化学院苏祝成、张莉颖等老师帮忙寻找的,比如第一集中的去杭州龙井村做"茶亲"的意大利茶人唐云,第六集中的丹下明月,印度人罗禅,去格鲁吉亚种茶的刘竣周等。唐云就是王旭烽帮忙联系上的茶人。

纪录片总共拍摄了200多个茶人故事,而最终呈现出近60个茶人是经过反复甄选的结果。

"有些故事很好看,画面不好,画面好看,节奏不对,节奏对了,音乐没办法配,音乐配上了,内涵不深刻。"在王旭烽和王冲霄的两个团队商量,经过各种标准的筛选后,确定了现在纪录片中所看到的故事。

王旭烽坦言纪录片的拍法不是看图说话:写一段东西,对一段画面。"画面和撰稿就像两条腿,一步一前,一步一前。"她觉得导演组在实地采访看到的、感受到的远比自己写的多也更加丰富,这就是"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撰稿和拍摄以及剪辑、音乐几乎是同时进行的。王旭烽比喻道:"就像个大合唱,有主旋律,有副旋律,各个部分错落有致。"

今年3月,《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的导演组剪辑了一个3分钟的片花参加第50届法国戛纳春季电视节,在买家论坛上,这个片花的在线点击率在所有注册参展的亚洲纪录片中排名前列。得知这个消息,王旭烽又高兴又担心:"我觉得很恐惧,我们这个纪录片已经迈出去了,我还没有写完。"而这个时候,从题目到六集的内容、架构已经变化了很多次。

"一开始想只讲国外的路线,后来,发现这样没法写,因为茶走向国外的途径是从国内开始的,所以,最后变成现在这样的格局。"王旭烽说起这三年的变化。纪录片的名字改过很多遍,一开始起名《茶,一片改变世界的叶子》,后来王旭烽建议改成《茶,一片滋养世界的叶子》。"最后的名字听说是一位央视纪录片频道的领导改的,那时就定了,我和姚老师也都认同的。"她说。

不过,三年时间里不变的是对于茶的本质的认识。

人在草木间

在王旭烽看来,搞创作的人有两种,一种走向大千世界,还有一种就像卡夫卡一样,"待在原地不要动,大千世界会主动向你走来"。而她属于后者,向她走来的是茶。

1982年,她从杭州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来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工作,因为觉得茶文化很好很有意思,就着手开始写与茶有关的书,获得茅盾文学奖,再后来去茶文化学院教书,从事和茶有关的工作。

"这是个谜,是个终生的谜。"王旭烽总结道是茶这片叶子改变了她的命运。而纪录片中每个人的故事,也是因为这片小小的叶子改变的命运。所以,她反复强调,这不是一部单纯的茶行业纪录片,它更是一部有人文立场的讲人的命运、茶的命运的纪录片。"我们是从人的角度来拍一个茶。"也正是这样的角度、这样的深度,让她觉得过瘾。

"什么是茶人什么是茶,就是世界上一种生命和另一种生命的感应,呼应感应得越有深度,越有广度,我越过瘾。"王旭烽也曾经参与过很多茶文化的纪录片、电影电视,也觉得它们很好,但是总还是不能满足内心的那一点欲望。

纪录片播出后,王旭烽接受了不少茶业界的中肯意见,也积极地向央视传递意见,进行修订。

"我们现在的社会变成了一个粗制滥造的社会,已经忘记玄而又玄的那些众妙之门,我们的希冀、我们的愿望、我们的爱情、我们的苦恼、我们的困惑。"王旭烽说,"其实这才是在我们血液里,在我们的骨髓里面,这个东西是和我们茶的这片树叶结合在一起的。"

她想想自己三年的撰稿过程,"除了忙,我实在没有什么故事可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就是一个茶人的故事。"

(作者:张鹤 稿件来源:青年时报 责编:艾文华)

更多关于茶的内容,请点击茶相关资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