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语•青茶韵秋
一片树叶,走过季节,成为茶,润喉吻,破孤闷,轻肌骨,通仙灵,生腋下清风,其中有造物的神奇,有自然的恩赐,有茶农的执行,有茶人的功夫,一起成就一味韵致的茶--青茶。
当阳光变得温厚,风或者情意绵绵,雨或者轻寒漠漠,云或者闲散淡淡,季节便是秋了。
青茶就属于秋天。
青茶,也唤作乌龙茶。发酵重于绿茶轻于红茶,滋味或有绿茶的清芬芳,又有红茶的浓厚醇。一如季节经历了春之葳蕤、夏之繁茂,把一切的繁华与荣耀都隔离在澹静的秋光外,绚烂之后归于平淡,却又从平淡之中生出悠长的意韵来。
孟秋,泡第一壶茶铁观音
孟秋的风干净、清凉不带一点修饰,爽爽快快地掠过树梢,轻轻带走黄叶没有一丝眷念。
清香型铁观音的香气便如初秋的风清澈而高扬,有一种特殊的风韵,名曰"观音韵"。感受铁观音的"音韵",是品茶行家的快事,乌龙爱好者的乐趣。铁观音的香气,灵妙鲜爽;铁观音的滋味,醇厚甜鲜;犹如陆游诗句"舌根常留甘尽日"的幽长。这种"音韵",是杯盖轻启时的幽兰气,是水汽氤氲间的鲜活味,是余味回甘后的蜜底香。铁观音的"音韵"恰好和了初秋的风韵,清爽自然,味得天真,香臻圣妙。
在初秋,一壶青茶工夫,可叫人呆坐半日,秋光和烦恼一并失足,跌落在窗外的清凉风中。
仲秋,泡第二壶茶冻顶乌龙
相对于铁观音轻发酵的清扬奔放,发酵程度更甚的冻顶乌龙则是历经些许世事沧桑,呈现较成熟也世故的风味--圆滑甘润,口颊生津、喉韵幽长。如果说铁观音最讲究香气,冻顶乌龙最讲究的就是"喉韵"。冻顶乌龙的"喉韵"来自它显著的焙火韵味和香醇滋味。其中的回味,是苦尽甘来,云淡风清,绵长舒缓的意境;滋味的转换又仿佛手工艺人的针脚,绵密而富于变化,香气更像极了仲秋的韵致,有些世故却又稳重的况味。
仲秋的天气渐渐有了寒意,但只是轻寒。这时节的雨或淅淅沥沥,或迷迷蒙蒙,令人有轻愁也有轻喜。雨洗了青石板,空气也变得干净,若择一处木门木窗的庭院,院中有树,绿藓苍苔,一步一叹地爬上石阶,又恰好有一壶冻顶乌龙在等你,多少心事都会在千回百转的茶汤中完成诉说。
季秋,泡第三壶茶大红袍
季秋的风景是高远的天空里那片闲云,那么闲闲淡淡,淡远了尘世,远离了俗世的悲欢离合。
这时节喝大红袍最是和韵。大红袍"茶中之王"的那几棵老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陡峭的岩壁上,岩顶终年有泉水滴落。这样的环境生出的茶滋味有特别的醇厚感,仿佛"水中有骨感"。乌龙茶泰斗张天福归纳其因果是"由于武夷山独特的自然环境的熏陶,遂使岩茶品具特殊的'岩骨花香'的'岩韵'"。
"岩韵"味感醇而厚且回味持久深长。这种醇厚深长便是深秋气韵的沉著和秋空闲云的澹然。而更重的发酵,让大红袍的茶汤尤其柔滑和圆融,这味柔滑圆融在深秋的沉静中让苛刻变得包容,奢求变得易得。这时刻,这壶茶便是通道,它会带你去想要的状态、想要的生活和想去的地方。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在深秋,轻寒雨天,读一页青茶的文字,即使就一杯白开水,也是喉韵十足,满口生津。
一杯茶,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
一泡乌龙,闲人看工夫,茶人看风韵,我看过去,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秋。
(作者:杨夏 稿件来源:《璧山文艺》2013·秋季号 责编:艾文华)
更多关于茶的内容,请点击茶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