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王淼:华宁寻陶记——黄如纯金、绿如翡翠、白如羊脂、蓝如宝石、紫如剑气、青如松烟

发表于:2024-12-23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3日,一、缘起华宁是云南省玉溪市的一个县,毗邻抚仙湖,全县泉水资源丰富,盛产柑橘,是著名的"泉乡"和"橘乡",也是蓝田日暖玉生烟的"玉溪烟"烟叶重要产地。华宁县城虽小,城四面环山,偏安一隅,山清水秀,充满了

一、缘起

华宁是云南省玉溪市的一个县,毗邻抚仙湖,全县泉水资源丰富,盛产柑橘,是著名的"泉乡"和"橘乡",也是蓝田日暖玉生烟的"玉溪烟"烟叶重要产地。华宁县城虽小,城四面环山,偏安一隅,山清水秀,充满了灵秀之气。华宁出彩釉陶,古称"宁州陶",全县制陶历史悠久,兴于明清,盛于清末,久负盛名,蜚声全滇。"宁州陶"工艺精湛,器质细腻,釉色斑斓、饱满,温润如玉,黄如纯金、绿如翡翠、白如羊脂、蓝如宝石、紫如剑气、青如松烟,开片精美。留下了"宁州陶器烧得绿"的民谣。《新纂云南通志》记载:陶器以建水、宁州所产者为著名,有粗细两种,细者如花瓶、花盆、文具等,釉水式样、书画彩色均有可观。

初识华宁陶,源于挚友顾哥寻觅已久才收到的一对瓶子。第一次看到就被这古朴端庄的造型和如水墨画一般的釉色所吸引。顾哥介绍说这对瓶是清朝末民国初宁州窑烧制的"绿白釉盘口瓶"。从外型上看,瓶为盘口,细长颈,折肩,长腹,平底。总体造型稳重大气、简朴挺拔,绿白相间的釉色在瓶身浓淡相宜,似濛濛细雨中隔水相望的美人眉黛;只寥寥几笔勾勒出如雾中松烟一般的清淡,尽得中国写意山水画之神韵!真是难得的佳品。

自此之后就迷上了华宁陶,顾哥时常给我发些华宁民间收藏老陶件照片,每当我凝视这些老物件时,看久了便不知光阴荏苒几许。华宁陶的多彩釉色中我独爱这种白底施绿彩的釉色,清淡素净的釉色呈现在任何器型上都有脱俗之感。这百年沧桑如松风沐月般轻描淡写;这历史厚重亦如烟云之中的青山浅染。对古器,凝神屏气,怕扰了寄居于此的梦中之人。唯怀着一颗素心,品味着开片的纹络,希望能够有机会真实的去感知那份远久的烟火人间。

二、缘至

今年7月中旬,应挚友顾哥、陶姐"来华访问"之邀,踏上期待已久的"访华"之旅。中午吃过饭后从昆明出发抵达华宁县城时天色已黑,迎接我们的是热情的问候和一桌子丰盛的美食。晚餐极具当地特色,生态的蔬菜和放养的"溜达鸡"鸡肉,在配合一点爽口的凉拌菜,非常美味可口,满满一碗饭下肚瞬间幸福感倍增。晚饭休闲过后当然是与华宁好友品茶啦,既然华宁是泉乡,当地的泉水那么出名,肯定得用当地的泉水泡茶,好好体验一番。不过华宁泉水真心是不错,顾兄介绍说华宁的泉口感最佳的时候是用水缸陈放2-3天,这个时候泉水味道最为甘甜清冽。好水配好茶,畅饮至深夜。"饮罢香茗睡意浅,何不秉烛夜看釉?"陈兄提议,大家欣然前往。

陈兄家烧制的陶器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从来没有想象过一只只看似普通的杯子,透过60倍的放大镜居然能够从釉色中看到了宇宙星空。记得康德说过一段话:"世界上只有两种事物能够让人心灵震撼,那就是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看到陶器釉色呈现出来的流光溢彩、霓虹绚烂、缤纷浪漫的色彩与图案,仿佛儿时举着万花筒,只一瞬,以为那便是世界的真相,从陈兄充满情感的讲解中读懂了他对陶的执着、坚持与信仰!

吃饱喝足看够后、一夜美梦。次日一觉起来已近中午、差点忘记了此行的重点是寻陶。在华宁看陶俗称"逛窑子",柴窑、煤窑、电窑、气窑,应接不暇,不同的窑炉烧制出来的陶器也是各具特色。而华宁最老的窑,非华盖山下碗窑村中的龙窑莫属。

华盖山位于华宁县城的北面,华盖山下便是碗窑村,这里就是华宁陶的产地,一个让人浮想联翩、魂牵梦萦的古老村落。虽然这个为陶而生的村落,曾经处处打上过陶的印痕,但如今,往昔的繁荣已被无情的岁月卷走,很多的窑炉已不复存在,热闹的窑街荡然无存。华宁制陶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明代洪武年间,即有来自江西景德镇的车姓窑工,在华宁县城以北的华盖山下从事窑业生产。沧海桑田,象征着文明、繁荣的碗窑村在华盖山麓崛起,车、杨、彭、张、汪、龚、范、向等十余姓氏的精英,组成了华宁制陶团队,高擎制陶技艺传承的火炬,将华宁制陶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向辉煌。

岁月蹉跎,华宁制陶虽然经历了兴衰与沉浮、但是,那凝聚着无数祖辈智慧和心血的制陶绝活技艺,就像浩瀚大海之中的灯塔,在狂风巨浪中依然坚忍不拔地指引着碗窑村的窑工子孙们,在艺术迷宫中苦苦求索,永不迷航。岁月徜徉,华丽与时髦已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标签,电玩、电器、电具似乎占据了世人消费间区,地方元素、民族文化似乎与我们隔岸相望。如今这个跨越了600多年时空的村落显得古朴而宁静,恰如那淡定而含蓄的宁州古镇。

三、缘悟

走近碗窑村,随山地起伏而高低错落的古民居已不多见,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到处种植着果树。现代的建筑,古老的民居,茂密的树林和正在烧造陶器的阶梯龙窑,一切都充满了神秘的气息。最让人感慨万分的是到处都留下了陶的印迹,脚下的土地,除了被水泥路面覆盖的以外,到处可见堆积的陶器碎片,白的、绿的、黄的、彩的。老屋的土墙上也到处镶嵌着陶片,五彩斑斓。那些废弃的装烧陶器的匣钵被砌成矮墙、堆成田埂,许多匣钵上还模印着车、杨、彭、汪、高、向、龚、范等姓氏的印迹,这些岁月抹不去的印迹是碗窑村主要制陶家族的标识,是华宁陶昨天辉煌历史的见证。

在一处植物掩盖下,堆积着陶器碎片的地方,我们寻到了盖这幢房子的地方。这里以前就是华宁陶古龙窑窑址,因为这里有一定的坡度,在被损毁的老窑址上重建了现在这座阶梯龙窑,走进龙窑,还依稀而且还可以看到一点点曾经辉煌的印迹。看土窑壁上烧的黑红的那块地方,曾经是龙窑的内膛,内膛的温度极高,经过多年的火烧,才形成这样的色泽。

这位老者,是龙窑主人的老父亲,一辈子做陶。他很专注,我拍照的时候他连眼都不抬,低着头修着手中的泥胚。似乎外界的一切与他无关,唯有手中的泥和修刀,才是他与这个世界沟通的纽带。

在华宁,在碗窑村,有太多像这位老者这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不断的重复把这件事做到极致的人。或许在他们看来这是生存的固定法则,但是再外人看来,这更是一种我们难以企及的修行,再细微简单的事情,一旦到了极致,就上升到了艺术和生命的高度。正如他们做的一个碗、一个杯、一个盏,是生活中最朴素和不起眼的必须,但正是这种在平凡的生活、简约的器型下提炼出来的必需却是一种足以对抗时间的、让祖祖辈辈心血相连的人文传承。

从碗窑村出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直相信好的器物、是有温度的,一杯一盏触动的是我们心底那份柔软的眷恋。百年之后的我们踏着这长满青苔的石板路、来追寻夯实在黄土坯房中的历史,破碎的陶片像是散落的记忆,让我们一片一片的去解读去重构曾经在这里发生的那些故事。那口老井水映照了多少起落兴衰、那高跷的屋檐刺穿了多少个春秋轮回。此刻我只想静静的感受、体贴着这夕阳下下余温未散的墙壁,摩挲着沁入了心血汗水的陶器,那釉色似乎温暖的能够从指缝中流淌出来,汇成浮光掠影中积淀下来的陶乡情事。

后记:文中部分资料参考:《云南华宁陶》;有关华宁陶历史成因、措辞方面,感谢《云南华宁陶》主编罗云川老师的指正。

图文/王淼,茶业复兴资深读者 吾茶善品主人 茶业复兴声明

本刊版权遵循CC许可,署名,非商业,禁止演绎;如需转载,请标明作者和转自「茶业复兴」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业复兴」立场~

授权传播矩阵:51普洱网,1510tea,茶膏网~

战略合作单位:六大茶山,蒙顿茶膏,51普洱网,云南南涧茶厂,兰茶坊,宝和祥,龙成茶行,江南收藏,励智投资,吉禹传媒,益木堂,丽江秋月堂,泊园茶人服,净水三千,云南省古树普洱茶收藏研究会~

合作、交流请与李明[Lust2013],李扬[bug_on_acient_road],杨静茜[yangjingxi923],支离子[zhilizi]联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