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茶叶,跨越万水千山
五月三日,北京刮起了四五级大风,六百年明城墙脚下,心里莫名有些失落。静静地泡上一杯老茶头,仿佛人才有了电。小小的信号所里,一饼饼刚刚压制好的古树普洱新茶散发出淡淡的芳香,一片片菩提叶子无声地在诉说着茶叶里的故事。
满屋子的生饼,有南糯山的,也有易武的,唯有一饼特殊的,那是景迈山乡的晒青毛茶,这次由一位从昆明来的90后诗人编辑小艾在北京压制的。这饼500克的茶外表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包装上甚至找不到一点标记。但它沉甸甸的,紧实而有厚度,比起一般的七子饼茶明显厚实。虽然没有在现场观赏、监制,但从小艾烫出泡的手上和红彤彤的脸上我读得出这饼茶的温度。小艾没有说过他的辛苦,可是我知道他从那一日夜里两点落地,第二天一大早进入工作状态,100多公斤的毛茶变成几百饼纯手工石模压制的茶,几十斤重的石磨来回拿起上千次,蒸锅一直冒着热气,还要称量、做形、包装、整理,这一饼饼茶里凝聚的不仅仅是汗水,更有90后小伙子的定力啊!
其实,说这饼景迈茶特殊,还因为它是我自己从景迈背回来的茶青。春天,和高老师约好在西双版纳会合,我们一起去茶山。美丽的西双版纳,风景自不必说,俏丽的竹楼和傣族姑娘、好吃的傣味烧烤都让人难以忘怀。于我们来说,更不可错过的,便是茶、茶山、茶人。景迈便是那一次目标中的茶山。走过勐海的茶马古道,我们拐上了前往澜沧地区惠民乡的省道。路在山间迂回,我们开着窗,任那山风吹乱头发,吹乱思绪。走过一棵棵的大青树,一个个拉祜族、彝族、布朗族的村寨,我们这些汉族的人仿佛成了少数民族,看不懂葫芦里蹦出来的拉祜,听不懂热爱火把节的彝族人语言,但是我们却能够从那些黝黑的面孔上绽放的笑容里感受到滇濮人的真诚,从他们晶亮的瞳孔里读出实在。两旁的路标不断地闪过只有云南才有的地名,勐本、孟连、芒景……只知道澜沧江河畔有着全国最大的千年万亩古茶园,我们任由着司机小杨在盘山路上得意地飞奔,明显感觉是城里人到茶乡来撒欢了。只要能寻到好茶,我们自然是愿意一起撒欢的,一路上高老师和我开心地大笑,真觉得是在回故乡的路上。是啊,哪里有茶,哪里就是家乡。古茶树一山连着一山,望不到尽头。刚感觉路越来越窄了,山越来越高了,可是峰回路转,又来了一座山,又出了一道弯。就这样在山里绕了一两个小时,车进了一个路边的小村寨。路的两侧都是那种很古老的木头建筑或者竹子搭建的老房子,偶有裹着头巾的老妇人背着背篓慢慢走过,时间仿佛回到了从前。经过一处特别显眼的新建筑,大大的院子,还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车子直奔着那个方向开过去,上面赫然写着希望小学,里面似有朗朗的读书声。未敢停留,心里盘算着要是我能来这里支教多好!没有人关注到我走神,车子继续绕着向前,直到在一片大树林底下的小空场停下来。我几乎是跳出了车子,想拥抱这山里的大树,想大声告诉茶山,我终于来了!四月下旬的茶山温热里带着凉爽,清风浮过,一缕一缕的清香,我不由自主地深呼吸,一次又一次。约好的朋友已在等候我们,直接去了林间,除了茶树和榕树,没有我认识的草木了。沧桑的老茶树下,踩着厚厚的、松软的腐殖质,还有那遍地开花的小草,我真地很想留下来、留下来!茶树采摘的第一季已经快结束了,偶有老妇人攀爬到树上在摘叶子,茶山上的车兄告诉我们这些妇女一天基本也就采满一筐,五六斤的样子,大体能晒出一斤毛茶。景迈山的古茶树上有种白白的附生植物叫"螃蟹脚",所以这里的茶也有种特别的香气。在古茶园里走了一小时,车兄带我们去他家喝茶,房子好简陋啊!差不多就是个临时搭的篷子,里面有个小房间是他们的住处,外面的棚子是他们晾晒毛茶的地方。然而环境的简陋却挡不住茶气的芳香,一泡新茶刚刚入水,便散发出山间的好味道,一个字,甜!囊中并不宽裕的我把所有的现金换成了茶,不能留下来,那就把茶背回去!没有别的缘由,下次再来的时候,我希望车兄能住上新房子。也许我们的购买力是小的,但对茶山的情却是真的。
时间过去了两年,学茶之路上也遇到了更多的好老师、好朋友。每一个日子都不能缺少普洱茶的时候,我要感恩身边的亲人、友人和好茶人。短短的两年里,我们经历了地震这样的天灾,也体会了同窗逝去的苦痛。依稀记得,那一年也是在信号所,和她一起分享下午茶,然而因为时间仓促,一杯茶竟也喝得不从容。当我再约她一起茶的时候,竟得知她躺在病榻上,已无力再享受一杯茶。
春天再来,美好的日子,美好的信号所之约。兰姐约了两位云南的茶人在这里见面,于是成就了春日的信号所茶之邀约:2014易武贡茶传习行。在古老的普洱茶面前,我们还只是不谙世事的孩童,然而来自云南的茶人老师们带着他们丰富的储备和专业的工作精神,开启了我们进入古茶园的大门。谦和有礼的掌门人,热情智慧的阿泰兄,淡定从容的小海茶师,眼里有笑的诗人小艾,还有可爱的开局妹妹,他们用勤奋的行动在传习普洱茶的精神,他们用吃苦耐劳和默默奉献在表达普洱茶的滋味。
我知道,那一饼2012的景迈散茶经过你们的压制更有了滋味、有了更丰富的精神。我会珍惜这一饼在北京压制的澜沧景迈古茶,因为它跨越了万水千山。希望十年后我们再一起打开这饼茶,品其味、闻其香、观其色、思其真。
谨以此茶感谢一起前往景迈山的旅日古琴家、茶人高欲生老师;感谢我的茶友岩、茶师兰姐;感谢家人、感念信号所。感谢易武贡茶传习行的各位姐妹弟兄。
附:
李贺谦,大学时学习日本茶道两年。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因为热爱北京的历史和文化,从2010年起在明城墙脚下的信号所向人们传播国学文化。
此文为易武贡茶传习行北京推介计划中,京奉铁路信号所所长李贺谦老师所作,关于易武贡茶传习行信号所品鉴专场的报道,可查阅《在京城百年信号所"进献贡茶,传习真味"》,《易武贡茶:"古树茶丽人"需要"真传播"》这两篇文章。
(作者:李贺谦 来源:网 此文为作者授权网登载,转载请联系网,需征得作者同意 责编:滇云木呆)
更多关于茶的内容,请点击茶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