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普洱:生态茶业领跑绿色经济

发表于:2024-12-24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4日,茶山之春 苏云 摄 网6月3日讯 以茶为名,因茶闻名,伴茶而生,与茶共舞,这就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 普洱市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是茶马古道的源头,茶叶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位居云南之首


茶山之春 苏云 摄

  网6月3日讯 以茶为名,因茶闻名,伴茶而生,与茶共舞,这就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
  普洱市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是茶马古道的源头,茶叶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位居云南之首。这里有距今3540万年的宽叶木兰(新种)化石,距今2500万年的中华木兰化石,树龄2700年的世界野生型茶树王,树龄1700多年的过渡型古茶树和面积达2.8万亩、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持试点"的千年古茶园。
  近年来,普洱市委、市政府确立"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将茶产业作为第一支柱、第一品牌来打造,以茶名市,以茶兴市,以茶富市,茶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而在这其中担纲茶业发展重任的普洱市茶业局,自2004年组建普洱市人民政府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以来,发挥了"急先锋"的角色,在生态茶园建设、科技竞争力提升、茶品牌打造与茶文化弘扬等方面功不可没。茶,已成为普洱人的生活灵魂,成为兴边富民的优势特色产业。
  普洱市茶业局局长李富林表示,普洱市茶业发展已迈入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轨道,相比2010年,茶叶种植面积、产量、产值、茶农收入均实现"四增":生态茶园面积达156万亩,增长12.7%;茶叶总产量8.9万吨,增长66.7%;茶叶总产值86亿元,增长296%;茶农总收入50亿元,纯收入纯收入18.7亿元。
  调整机制 标准化体系初成
  如果将2008年定为"科学普洱元年",那么,2010年应该是普洱市茶业发展的重要节点。2008年,"云南普洱茶"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升级为"国家标准",海内外市场对普洱茶品质和信誉提出了更高要求。2010年10月,普洱市把原市人民政府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升格为市茶业局,此外,市里还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茶产业领导小组,成立正厅级的茶产业督导协调组,共有7个厅级干部负责督导、协调全市茶产业发展,规格之高实属罕见。
  "茶产业如今是普洱市五大支柱产业之首,其良好的生态经济模式让全市绿色产业共同受惠。就普洱茶而言,当前呈现的不仅是其向高端渐进的品质,更重要的是生产理念和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变迁。"普洱市茶业局局长李富林说,2010年茶业局成立后,市里就明确了茶产业"六步走"的思路:一是完善机构建设,狠抓质量标准体系;二是加强生态茶园建设,抓好普洱茶第一车间;三是重视科技研究,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四是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普洱茶知名品牌;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领茶产业快速发展;六是加强市场开拓,宣传普洱茶文化。
  从打响"茶林里长出的城市"这一国际名片,到去年被正式命名为"世界茶源",这个以"茶"命名的城市始终不遗余力发展茶产业。茶,是普洱的根,是普洱的魂,是普洱的生命,承载着普洱人民"大美和谐、天地人和"的信仰。普洱市积极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茶产业不仅成为其"绿色生态"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还深深渗入普洱各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他们种茶、采茶、制茶、运茶、售茶、饮茶、咏茶、祭茶,演绎"中国著名、世界闻名、世人瞩目"的茶业传奇。
  全民种茶是普洱人的传统,而政府的强力推动则是该市茶产业创新发展、成就辉煌的关键。
  2010年以来,普洱市累计投入茶产业扶持资金达5亿多元,狠抓茶产业发展质量体系建设,促进茶产业标准化生产。共举办了26次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云南省普洱茶综合标准》、《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普洱市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及普洱市有机茶认证及出口等为内容的培训班,请来国内外专家讲课,100多家茶企、茶叶主管部门等3000多人次参加培训,使普洱茶生产从原料到加工、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做到有标准可依。
  几年前出现的市场震荡和金融危机曾让普洱茶一度低迷,但普洱市适时引导茶企调整产品结构,提倡采用古树茶、生态茶做普洱茶原料,扩大名优绿茶和红茶的生产比重,改变传统普洱茶生产方式,支持企业开发创新方便快捷的新产品,如"帝泊洱"即溶型普洱茶珍系列产品、普克茶、袋泡茶、小沱茶、养生茶、茶膏等,同时严把原料、加工、销售关,打击制假、贩假行为,维护了普洱茶质量与声誉。
  "在普洱,人如茶,茶如人。'越陈越香'不仅仅是普洱茶的特质,更是我们所追求的超凡脱俗、从容不迫、风轻云淡的生命气质。"李富林说,"普洱茶已进入了理性消费时代,市场逐步回暖。"
  除旧革新 生态复合茶园升级
  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的村民们怎么也想不到,四年前在茶园里套种的不少香樟、山胡椒、桤木、柿树不但没有影响到茶叶的正常生长,反而品质越来越好。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严格的管理,使这片茶园里生产出的有机茶连续3年获得欧盟、日本、美国的有机认证。
  2010年,普洱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生态茶园建设的决定》,计划用三年时间将全市百万亩传统茶园全部改造成拥有生物多样性立体生态复合茶园,逐步消除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号召茶农在茶园里套种各种苗木,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平衡。
  "刚开始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时,几乎全市所有茶农都炸开了锅,大家都不愿意在茶园里套种树木,认为这些柿树、桤木、香樟树长大后会造成茶叶产量减少。"李富林说,"事实上,套种其他乔木后茶园生产的茶叶更自然、更生态,再通过欧盟有机标准认证后,茶叶价格起码翻几番。"
  为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普洱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提质增效的政策措施,转方式、调结构,按生态、绿色、有机、安全的标准对全市茶园进行改造。技术人员驻村入户指导,让茶农了解改造的目的意义和相关政策,并主动参与到生态茶园建设中去。
  2010年以来,普洱市累计投入3亿多元,完成136万亩生态茶园建设覆荫树种植任务,在茶园中套种苗木2300多万株;投入2亿多元,按"标准化、清洁化、庄园模式"改造提升121户茶叶初制所,从源头上提高茶叶品质,为茶产品的质量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生态稀疏留养7.2万亩,澜沧县景迈山、墨江县米地、宁洱县会连等茶园通过生态稀疏留养,茶叶品质明显提升,价格翻了几番;规范农资市场238个,有效控制违禁农药、化肥的使用;建成了柏联、天士力、米地、茶祖、兴洋、九甲康提等6个普洱茶庄园。
  在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同时,普洱市还把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作为生态茶园建设的重要配套措施,鼓励群众自愿组合,对茶园进行统一管理。目前,全市已组建了538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切实提高了茶园规模化种植和组织化程度。
  "如今,种什么样的茶、建什么样的茶园、什么样的茶叶受市场青睐,茶农们心里很有谱!"李富林无比欣慰的说,"目前全市已有11.8万亩茶园通过有机茶认证,无公害茶园面积达到53万亩,茶企和茶农按照绿色、生态、有机的标准管理生态茶园,且积极性很高。"
  厚积薄发 科技助力品牌新生
 "树下是历史,枝头是未来",这句话形容普洱市茶产业的发展非常贴切。
  "世界茶源"普洱,茶树起源所演绎的垂直系统尽收眼底:宽叶木兰-中华木兰-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五世茶祖"同堂亮相,茶树生长繁衍的链条环环紧扣,延续进化的轨迹清晰无比。
  从远古走到现在,一路茶香,一路风雨。厚重的历史固然值得敬仰,但以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已刻不容缓。
  早在2008年,普洱市开始实施"科学普洱行动计划",每年安排2000万科研专项经费,推动普洱茶产业的数字化、标准化、功效化、规模化、品牌化进程。普洱市委、市政府组织省内外相关科研院所、企业开展普洱茶功效科学研究,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普洱茶新产品,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使茶山、种植、采摘、粗制加工和精深加工实现网络化和数字化,并加大现代设备制造新技术的应用力度,使茶叶粗、深加工实现标准化和机械化。
普洱市变成了没有围墙的茶业研究院。据李富林介绍,普洱市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云南农大、天津天士力集团、中国生物技术集团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美国马里兰大学、日本兵库医科大学等21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开展了6个领域15个课题研究。还与"日本中国留学生生命科学协会"和"美国华人科学家医药协会"联合,启动了"世界华人科学家普洱茶研究行动计划",在日本兵库医科大学建立了"普洱茶研究室"。
  如今,普洱茶的相关研究已获得阶段性重要成果,成果转化效益明显,科技带给了普洱茶新的生命。李富林称,"普洱茶降血糖功效"研究成果已通过云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相关发现和成果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保护。目前多项科研成果与生产企业实现了对接,研发出普洱茶系列新产品30多个。
  作为正在建设中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普洱市秉承沿边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全力以赴打造特色茶产业,这一生态的科学路径得到众多绿色企业集团的领先支撑,天津天士力集团就是典型代表。
  ,普洱市与天士力集团合作建设的帝泊洱生物茶谷正式投产,它是国内传统普洱茶向数字化、标准化、功效化、规模化、国际化、品牌化的成功转型的示范。该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涵盖制作、文化、科研中心、茶产业工业旅游等众多领域,全部投产后将形成400亿元的年产值,它是进一步激发区域传统产业经济活力的典型示范,彰显中国茶文化的一大亮点。
  科技提升竞争力,普洱市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近年来,普洱市始终坚持走"稳定、优质、名牌、增效"的发展路子,运用科技手段抓好茶叶生产、加工、包装、营销等关键环节,推动茶产业发展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迈进。目前,全市共有茶叶主要加工企业156户,初制所由原来的1164个整合为866个。除天士力集团打造的"帝泊洱"世界级品牌外,李记谷庄、龙生茶业、澜沧古茶、普洱茶集团等一批企业商标先后被评为"云南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云南省著名商标等。有机认证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国际有机认证的"祖祥"、"原生"和国内有机认证的"龙生"、"古普洱"等知名品牌。在2013国际茶业大会上,"普秀"、"澜沧古茶"、"普克"和"帝泊洱"分别获得云南省十大品牌和优秀品牌。
  李富林称,现在普洱已有几十个茶叶知名品牌。"目前正着力以每年打造10个以上茶知名品牌,建设10个以上集茶园观光、产品展示、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茶庄园, 打造10个产值亿元以上茶企业,10个有规模、效益好、辐射带动面广的营销中心,10个制度规范、效益明显、带动力强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力求在茶文化、庄园经济建设上有新突破,为提升普洱市知名品牌创造条件。"
  多措并举 茶文化弘扬海内外
  5月7日,中共普洱市委书记卫星在福建武夷山"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上作主旨演讲,他以《一片茶叶承载的信仰》为题,从"一片茶叶"、"一座景迈茶山"和"一条茶马古道"三个方面,向两岸四地来宾讲述了普洱人与茶的故事。市委书记的激情演讲博得满堂喝彩,他将一场大型茶文化研讨会变成了一个边疆民族地区的品牌推介会。
  从绿色出发到经济领跑,蓬勃发展的普洱市茶产业似乎在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曾经一个茶杯中的健康品牌,正逐步以其全新生态理念,引领一个区域迈向全民共富与可持续发展的新里程。
  普洱市打造茶品牌、弘扬茶文化的路子越走越宽广,其走基地、工厂、酒店、文化旅游四位一体的高端精品庄园之路步履铿锵,实现了茶产业和旅游业的"联姻"。柏联普洱茶庄园于2007年提出打造"世界第一个普洱茶庄园",邀请国际著名的奢侈品牌"爱马仕"设计团队,荟萃国际时尚元素,兼蓄云南少数民族特色,倾力打造一流的普洱茶形象,屡获业界好评。祖祥有机茶文化养生庄园计划将马尾山基地规划建设成一处集有机茶园、茶科植物展示、茶文化实践与体验手工坊、茶艺和茶餐饮、茶山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茶文化养生庄园,这些都不失为茶产业拓展的有益尝试。
  5月,以"交流合作、文化传承、茶源寻根、共享普洱"为主题的国际茶业大会在普洱市思茅区举办。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茶叶委员会、欧盟茶叶委员会的负责人出席了大会,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英国、日本、韩国、摩洛哥、埃及、印度、斯里兰卡、台湾、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组织派员参会。彼时,茶种植和加工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家齐聚普洱,共商茶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为世界茶业发展献言献策。正是在这次世界瞩目的大会上,国际茶叶委员会正式授予普洱"世界茶源"称号,标志着普洱作为世界茶源的地位得到了全球公认。
  "那是一次国际元素与普洱元素的激情碰撞,也是一次国际茶文化与特色鲜明的普洱茶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的亲密接触,更是一次全球茶人增进友谊、加强合作、共谋发展的有力牵手。"李富林说。
 近年来,普洱市还成功组织了马帮进京、百年贡茶回归等具有影响的茶事活动,组织茶叶企业参加了9届云南普洱茶博览交易会,组团赴日本、法国等国进行商贸交流及茶文化宣传推介活动,组团参加了北京、上海、厦门、山东等地举办的博览会、交易会,澜沧古茶公司、普洱茶集团等多家茶企在全国不同区域开设直销网点,发展代理商,较好地开拓了普洱茶市场,弘扬了普洱茶文化。
 话普洱,话茶,必话景迈山。据李富林介绍,景迈茶山迄今已1800多年,集生物、文化、生态、人文旅游和艺术宝库于一身,具有重大的科学、景观、文化和生产应用价值,是重要的自然和人文遗产,是世界茶文化的根源,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这里的千年万亩古茶园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也是茶祖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的核心区域。随着普洱市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景迈山的茶农们越来越多涉足旅游这一新兴领域,逐步打造了"景迈澜沧"、"土司孟连"、"狂欢佤部落"等茶文化旅游品牌,景迈芒景茶山渐成"古茶圣山"的国际化休闲度假目的地。
 2010年,普洱市踏上了景迈山申遗之路。,景迈山古茶园和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并通过了国家文物局遗产专家现场考察评估,11月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5月,景迈山古茶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得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入场券"。

  "景迈山古茶园申遗,是对茶的历史的认可,对茶的现实的展示,也是对茶的未来的昭告。"李富林强调,"这是普洱的大事,是云南的大事!"他认为,申遗的目的是要让国际组织认可景迈山古茶园乃至普洱茶文化的价值,同时填补世界文化遗产中没有茶文化的缺憾,为保护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周蕾 来源:西部开发报 责编:悠悠谷)

更多关于茶的内容,请点击茶相关资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