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杰:老舍的茶馆
说来羞于启口,至今我也没有认真地研读过老舍先生创作的名剧《茶馆》,更没有到剧场欣赏过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镇院大戏《茶馆》,甚至连开在北京的茶馆也没能走进去坐下来喝一杯茶,听一曲京韵大鼓。但这并不妨碍我对《茶馆》的关注,对《茶馆》的敬重和偏爱。毕竟,老舍先生两次到山东的大学任教,而且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美文,至今为人称道。比如他在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散文《济南的冬天》,被收进全国高中的语文课本之后,很多读了《济南的冬天》的高考生,带着对济南冬天的向往到济南读大学。他在山东大学任教时写下了著名小说《骆驼祥子》,两位主角的形象颇具现代青年男女的风范,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创作于1956年的《茶馆》,是一部三幕话剧。老舍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把清末、军阀、民国三个不同时期的70多个人物,集装箱式地糅进不足5万字的《茶馆》里。议员、处长、遗老、艺人、算命先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在这个只有三十几平米的茶馆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丰满如花。首先是老舍先生笔下的裕泰茶馆那派景象,令人叹为观止:提笼架鸟的遗老遗少,昏天黑地的算命仙人,倒卖古玉的行内高人,玩蛐蛐斗蝈蝈的三教九流,你方唱罢我登场,把一个茶馆装扮得好不热闹。从剧中可见,清末的北京茶馆不少,到了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大都关了门,只有裕隆茶馆勉强支撑着。但迫于生计茶馆掌柜王利发不得不出租房屋,眼看着茶馆风雨飘摇30年过去,绝望的王利发拿着腰带,把自己挂在了茶馆的房梁上了此一生。
从《茶馆》中我们可以发现茶馆作为一种社会底层的人们聚集的场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清末的裕隆茶馆茶客可以先喝茶再付钱,或者先喝了茶过后什么时间有钱什么时候再付,说明茶馆的买卖尚可。但是,突然有一天,有个人递给了一位喝茶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莫谈国事。大家的脸一下变了颜色,深感这优哉游哉的茶馆也不再"天下太平"。之后,不断有人收到这样的纸条,而且纸条越来越大。最后几年,大纸条又附小纸条:茶钱先付。说明,茶馆的生意入不敷出,或者人心不古,今不如昔了。
很是佩服老舍先生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以茶馆为载体,他把《茶馆》写得活灵活现。看《茶馆》很容易使人想到现实中的茶馆的样子,早先的北京茶馆除了喝茶,还有点心"烂肉面",人们一边喝茶一边吃"烂肉面",后来发展到谈生意、聊天。茶馆的老顾客可以赊账,茶客也能自己带茶来喝,是不需要冲茶费的。当然,茶馆会备上一些娱乐节目,说书的,说相声,唱戏的,寓茶于乐,消磨点时间呗。
茶馆,也可以叫做茶楼、茶坊、茶室、茶寮、茶肆,是茶文化延伸放大的一个重要部分,说俗了就是一个供人喝茶的地方。据说在东晋元帝的时候出现了最早的茶馆形式---茶摊,南北朝时期出现供人喝茶住宿的茶寮。唐代以后,工商业发达,流动人口增加,茶肆出现了,茶馆与茶迅速遍布各地。影响最深的当是最早开始喝茶的川渝地区,至今茶馆多多,而且保留了茶馆最早的存在形式,颇像老舍先生的《茶馆》那种景象。各色人等聚在一起,摆龙门、聊大天、搓麻将、斗地主,一人跟前放一杯茶,形成独具地区特色的川渝茶馆文化。其次便是华南地区,像广东、香港、福建,茶馆与餐馆混搭,又吃又喝又玩又聊的早茶,是这个地区市井文化的一个部分。北方的茶馆遵循北方人相对保守的思想观念,少见川渝一带开放式的茶馆,大多是封闭式的小茶室,其中可以休闲、喝茶、打牌,玩得比较含蓄。更多的茶馆则隐于买卖之间,卖茶的人把茶馆开在茶庄,买茶的人进得门来先品茶,合口味就买些,买卖不成仁义在,茶人以仁为本,以茶为体,讲究余味悠长。
有一出戏叫做《沙家浜》,是"文革"时期创作的现代京剧样板戏,应该说是那个时代的文艺精品。其中的阿庆嫂就是借开"春来茶馆"的名义,开展地下活动,打探日伪军的部署,掩护新四军深入芦苇荡,从事敌后抗日战争。围绕着春来茶馆的唱段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同时也把茶馆的一个时代性表现出来。阿庆嫂"人一走茶就凉",道出世态炎凉,刁德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真不愧是开茶馆的",衬出开茶馆的不易。北方的茶馆较之南方少了些,很多北方人知道"茶馆",就是从这个戏开始的。
而从实体的茶馆延至虚拟的思想茶座,更是现代人心灵的寄托与摒弃尘埃的安全岛。前些年,山东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各类思想界人士的"茶座丛书",如"经济学家茶座""历史学家茶座""艺术家茶座",撬动了封闭的学术固土。这个思想茶座的主持人就是著名出版家金明善先生,他把自己的智慧献给了出版事业,他把对出版事业的执著献给了思想者,他把自己的思想贡献给了大家,影响了大家。1983年的7月我们一起从山东大学走进出版社的大门,我没能坚持在出版行业做下去,金明善却是坐在他的思想茶座里一呆就是30多年。可是,正值思想成熟和采摘期的金明善没能抵住病魔的突然袭击,止步于不到六十年的人生旅程。思想的茶座少了一位善于思考、勤于劳作、勇于担当、只有奉献、从不索取的茶客,令人心疼。
据说,老舍茶馆在北京开得很红火,也是照着《茶馆》去做的。老舍故居和老舍纪念馆在济南开放了,为什么不再开一家先生喜欢的茶馆,让四面八方的来客坐在泉边,喝着泉水泡出的泉城大碗茶,欣赏上天赐予这座城市的灵动之魂。
(作者:许志杰 来源:齐鲁晚报 责编:茶小乖)
更多关于茶的内容,请点击茶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