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不同年龄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与多巴胺D2、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发表于:2025-01-11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11日,目的:探索多巴胺D2受体(DRD2)基因及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在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B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在临床主治医师诊断后,由研究者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修
目的:探索多巴胺D2受体(DRD2)基因及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在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B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在临床主治医师诊断后,由研究者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本的定式检查提纲(SCID-P)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面检,共选择符合标准的105例BD患者,并将患者的发病年龄以≤25岁为早发组,>25岁为晚发组;(2)对入组患者和对照组(128名健康人)按常规方法提取DNA,然后对DRD2、COMT基因定型;(3)各组间构成比差异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RD2、COMT基因多态性均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但发病年龄大于25岁组与正常圣贤组之间DRD2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有显著性(X^2=4.36,P=0.04)。结论:DRD2基因与发病年龄较晚的BD可能存在关联。

完成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科,成都61004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