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滇红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表于:2025-01-22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2日,网1月6日讯 12月31日,"滇红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新闻发布会,在3200年锦秀茶王故里、"世界滇红之乡"凤庆召开,云南滇红集团董事长、总裁王天权,云南省文化厅非遗

网1月6日讯 12月31日,"滇红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新闻发布会,在3200年锦秀茶王故里、"世界滇红之乡"凤庆召开,云南滇红集团董事长、总裁王天权,云南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董艳玲、云南省非遗中心主任尹家玉等省市县领导、专家出席发布会。滇红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苏向宇主持新闻发布会。

云南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董艳玲在会上宣读了12月3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14〕59号文件),通知正式公布"滇红茶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董艳玲对下步如何更好开展好 "滇红茶制作技艺" 保护传承工作做了要求。

云南滇红集团董事长、总裁王天权向参会人员介绍了项目申报情况、保护现状,未来发展规划。他表示,通过非遗的申报挖掘,不仅赋予滇红茶更浓厚的文化内涵,而且进一步唤醒了广大云南百姓对滇红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滇红茶制作技艺"这一民族文化品牌得以永久保护和传承发扬。王天权表示,滇红集团作为该项目传承保护单位,自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滇红茶制作技艺" 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一定会带领保护传承团队将该项工抓牢、抓实,不负众望。

省市县有关部门领导及专家对"滇红茶制作技艺"项目成功入选给予高度评价,他们充分肯定了凤庆县和滇红集团保护非遗所取得的成绩,纷纷表示,"滇红茶制作技艺"此次申遗成功,为落实滇茶振兴带了一个好头,意义重大,希望凤庆县和滇红集团以此次申遗成功为新的起点和契机,进一步充分挖掘和整理我省滇茶历史长河中的工艺和技术,进一步为抢救和整理滇茶文化典籍、资料,做出新的努力和新的成绩。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成仁、媒体记者代表发言,表示继续做好传承和宣传工作。

据了解,"滇红茶制作技艺"作为云南省第一家入选国家级非遗的红茶制作技艺,实现了云南省传统红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零的突破,被誉为云南省非遗保护的成功案例。

项目申报意义:传承悠久,历史厚重,影响深远

"滇红茶制作技艺"是源于1938年,传承近80年,由云南滇红集团有限公司(原云南省凤庆茶厂)传承发展的,主要流传于云南省凤庆县的传统滇红茶文化。它包括"厚德""精工""恬静"的茶道,独树一帜的产品体系,口口相传的制茶技艺,"平心静气、物我两忘"的养生理念和方法,严谨苛刻的"师带徒"制度,老字号茶庄的经营之道和历代传承人践行的良心文化等七项文化内涵,是滇茶的典型代表,是我国传统红茶的重要组成部分。

滇红茶诞生于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当时,中茶公司为寻找新的茶叶资源,研制新茶产品,营销和出口为抗战筹款,冯绍裘先生到顺宁(今凤庆)后,用当地盛产的大叶种茶做原料,试验成功了后来的滇红茶。滇红茶的诞生,既实现了国家需要,又开创了云南大叶种茶制作红茶的先河,被传颂为"抗日茶"、"爱国茶"。

"滇红茶制作技艺"植根于冯绍裘等老一辈茶业专家的精湛技艺和云南丰富的大叶种茶土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坚守"做茶积德"、"选材精当"的信念,传承弘扬"制茶济世、制茶为民、制茶养生"的价值观,创造了"滇红工夫"、"经典58"、"金芽"、"高原红"、"中国红"等一大批滇红茶产品,具有外形条索紧结、芽叶肥硕雄壮、色泽乌润、金毫特显、汤色红艳明亮、香气馥郁、滋味浓强鲜爽等独特的品质风格,深受广大茶人喜爱。滇红集团一直是国家出口红茶定点生产企业,国家红茶一套样"标准实物样"制样单位,践行"为人类创造健康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在促进人类身体健康、养生保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1958年滇红工夫特级茶被认定为国家外事礼茶,1986年作为国礼赠送来华访问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国家争得了荣誉。滇红集团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

"滇红茶制作技艺"的影响遍及世界,具有显著的云南地方特色和产品优势。从创制一直沿用至今,带动了云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茶产品产量不断增加,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促进了茶农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为云南茶叶的发展和滇红成为世界知名红茶奠定了基石,具有很高的保护和传承价值。该项目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完善,可为"滇茶"发展增加一种新的模式,对全省地方优势产品的保护也将会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因此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据悉,前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云南尚无红茶项目入选。这次第四批国家级名录中,云南有17项入选,滇红茶是云南省第一次入选的红茶。"滇红茶制作技艺"项目入选第四批国家非遗名录,是云南省入选国家级的第一个红茶项目,也是第一家滇红茶企业。

"滇红茶制作技艺"的成功入选,实现了云南红茶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零的突破。

与会者表示,"滇红茶传统制作技艺"是红茶与云南大叶种茶的结晶,它反映了云南人使用特色物产的智慧和技艺,是云南传统知识与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保护和利用这项遗产,符合云南人民的愿望和需求。

有专家认为,"滇红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在非遗保护方面处于领先的地位,为全省申报传统滇茶非遗项目带了个好头。云南传统制技艺资源丰富,可申报作为代表性非遗项目的不少。我们要挖掘整理,提出实施计划,积极稳妥地调查和申报,利用非遗保护的法律和机制保护特色茶文化。

项目申报历程:高度重视,积极筹划,史海寻迹

"滇红茶制作技艺"项目申报从8月开始启动,11月,该项目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经过云南省文化厅和国家文化部组织的专家论证、筛选、评审,在全国范围内公示,由文化部确定,报国务院审批,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正式给予公布。在该名录中,滇红茶制作技艺项目的序号为932,项目编号为Ⅷ-149,属于红茶制作技艺的扩展项目。

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搜寻调查。在凤庆县委、政府和文化等相关部门及滇红集团领导的关注下,两年来,公司借"申遗"契机,组织访问老职工、老领导和老茶庄的后代30多人,抢救、搜集和整理了一批珍贵的档案、文献、文物等历史资料,包括证照9张,工具10件,访问记录13份,拍摄老职工照片13张,录像时长8小时,基本摸清了"滇红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系统整理"滇红茶制作技艺"的档案、文献和文物资料。4月起,滇红集团成立由以茶科院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组成的专家团,组织10多人参与,深度加工产品史料,宣传杨仕宏等10名代表性传承人的手艺;在《滇红》杂志介绍滇红茶的历史、精品和业绩。规划和建设新的传统滇红茶生产线、场所以及"滇红茶博物馆"。从起,在茶科院和云南省凤庆茶厂老厂区,将传统红茶新的生产线和博物馆纳入规划和建设之中。

传播滇红茶文化。近两年来,滇红集团连续2次参与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和凤庆县"非遗进校园活动",使滇红茶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播。

适时采取"生产性保护方式",对传统"滇红茶制作技艺"加以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以"中华老字号,精品滇红茶"为战略定位,实施"精品滇红茶"战略,致力于制造的每个产品都是精品。起,恢复实施"师带徒"制度,在传统滇红茶生产岗位上,设立师徒人员110人,并把这些岗位列为关键岗位,稳定传承谱系。

项目申报远期规划:品牌为先、文化为根,造福苍生百姓

按照申报承诺,"滇红茶制作技艺"项目将实施五年保护计划,逐项落实包括健全老职工传习会、传习所、恢复传统生产线和包装技艺、抢救历史记录、健全"师带徒"制度、编纂非遗书籍与拍摄电视剧、认定传承人、产品专柜营销等在内的各项计划。项目完成后,可极大地丰富云南传统滇红茶文化,增添云南滇红茶文化的内涵,提高滇红茶制造技艺和能力,惠及更多百姓。据悉,滇红集团已积极制定《滇红茶非遗保护十年规划(2015--2024)》,承诺规范化和专业化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