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福建出口茶叶面临的形式及对策

发表于:2024-12-24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4日,我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叶品种资源及种类相当丰富.近年来,随着茶叶产量的增加,新型饮料的不断开发,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2000年7月1日以来,欧盟不断利用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农产品实施

我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叶品种资源及种类相当丰富.近年来,随着茶叶产量的增加,新型饮料的不断开发,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2000年7月1日以来,欧盟不断利用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农产品实施限制,使我国出口茶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2004年欧盟实施新的茶叶农残标准,对农残的检测项目从80年代的6项增加到180余项。随后日本也相继以食品安全为由,于2002年提出食品卫生法修正案,对茶叶规定了108项农残限量标准,并规定不得检出108种以外农药。国外以影响人体健康为由设置的技术壁垒,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茶叶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的瓶颈。

一、茶叶出口情况

福建省作为我国重要的产茶区,其茶叶品种较全,有响誉国内外的乌龙茶,还有花茶、绿茶、红茶、白茶等,多年来茶叶一直是当地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从近几年的情况看,福建省出口茶叶数量、货值均有所增加,但数量增加的幅度大于货值增加的幅度。据统计,2002年福建省出口各类茶叶2218批,15226.5t,出口值4185.9万美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12.1%、12.6%和7.2%。出口的茶叶品种主要为乌龙茶,此外还有花茶、绿茶及红茶等。其中,输往日本893批,10864.3t,出口值2768.5万美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31.7%、28.4%、17.9%。输往欧盟253批,679t,出口值254.9万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6.3%、-2.2%和-10.25。从茶健康全省情况看,出口日本的茶叶有所增长,但部分地区明显下降,如福州口岸2002年出口日本的茶叶比2001年下降16%。在全国茶叶出口增长缓慢的情况下,福建省出口欧盟的茶叶外,出口茶叶批次、数量、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主要原因在于:

(1)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茶叶的农残问题,制定安全用药规章制度,加强对农药、农资的规范管理,建立病虫害植保网络,大力扶持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茶叶基地,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茶叶质量源头管理和农残监控奠定了基础。

(2)加强对茶叶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及控制环节的监督与管理,提高监督的效果,有力的保证了茶叶安全卫生质量,企业加大投入,加强技术改造,与茶叶加工相关的生产设备采用不锈钢材料。增加检测设备,加强对原料农残的检测,提高了茶叶质量和安全卫生水平,增强了出口茶叶的竞争力。

(3)茶叶出口经营体制的改变,打破了茶叶出口垄断的局面,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经营结构。茶叶生产区之一的安溪县新增加一批出口加工企业,使2002年泉州口岸出口的茶叶批次、数量和货值分别比2001年增长100%、96.7%和83.5%。在福州口岸出口下降的情况下,全省的茶叶出口量仍有所增长。

二、面临的形势

1.农残仍是重点难点问题一方面欧盟苛刻的农残限量要求,给出口企业组织符合要求的茶叶带来较大困难。往往是满足了农残限量要求,品质却受到影响。为筛选合格原料进行的多次检测提高了出口成本,降低了出口茶叶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从2002年筛选和检验出口茶叶的情况看,按照欧盟限量标准的规定,部分产区茶叶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还较突出。

2.政府对茶叶产业的扶持力度较弱我国工贸返补农业的能力较差,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偏低。相对发达国家农业补贴较高的情况下,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较弱。农业基础投入和茶园改造资金缺乏,与日本和斯里兰卡等国相比,我国茶叶生产资本十分薄弱。

3.茶叶种植基地化发展缓慢目前出口企业自有茶叶基地的非常有限,不能满足出口数量和品种的需要。而建立基地投资大、风险高,在目前出口茶叶不景气的情况下,多数企业无法承担建立基地的成本。通过其他方式收购的茶叶,产品安全卫生质量难以保证,茶叶拼配加工难度加大,这都将影响我省茶叶的出口。

三、对策

1.政府牵头,加强宣传,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为茶叶安全生产营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农药残留的危害性和控制农药残留的紧迫性,使生产者自觉抵制高毒、高残留农药。建立由各级政府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协力抓源头,标本兼治抓质量。通过地方立法,公布蔬菜、茶叶等大宗、敏感出口产品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名单,同时加大检查和监管力度,维护茶叶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

2.加大生物农药的科研开发力度,全面落实农药生产、流通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当前茶园农药使用混乱,除了管理的原因外,生物农药开发滞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要大力研制生物农药,从源头减少直至消除农药滞留,理顺和落实农药管理责任,做到谁主管、谁监督、谁负责,明确农药安全责任,切实把农药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管理落实到位。

3.培育大基地,扶持大企业,走规模化生产道路,建标准化生产体系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引导茶园进行合理流转和茶农生产经营观念的转变,推行茶叶基地建设,因地制宜,推行公司+基地茶商网的紧密型基地模式;对农户种植的茶园,加强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合作,通过建立示范片带动散户,逐步转变成半紧密型的生产基地。严格按照良好农业生产规范要求建立病虫害防治网络,加强茶叶种植及病虫防治指导,落实好农药使用等各项管理制度,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减少化学污染,使茶叶生产处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茶叶出口的瓶颈问题。

4.重视农村污染治理,防止水质、土壤恶化

减少直至消除环境有害污染,为茶树健康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增强茶树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从而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达到科学控制农药、重金属残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