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浙江开化县茶业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

发表于:2024-09-22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9月22日,浙江省开化县地处钱塘江源头,境内山高林茂,森林覆盖率达80%,是全国生态示范县之一,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开化县名茶生产历史悠久,明崇祯四年(1631)开化名茶就已成产贡品,是传统炒青绿茶中遂绿、婺绿、屯

浙江省开化县地处钱塘江源头,境内山高林茂,森林覆盖率达80%,是全国生态示范县之一,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开化县名茶生产历史悠久,明崇祯四年(1631)开化名茶就已成产贡品,是传统炒青绿茶中遂绿、婺绿、屯绿--"绿茶金三角"的发源地。开化龙顶名茶自1985年获全国名茶证书以来,至今已获得省、部级以上名茶评比金奖40多次,2004年5月获"浙江省十大名茶"称号。目前,全县有茶园面积1tieguanyin0万亩,其中骨干茶园6万余亩。2003年共生产开化龙顶名茶707吨,产值1.42亿元。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有加快和开化龙顶名茶知名度的提高,全县农民生产名茶的积极性高涨,每年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的面积都在3000亩以上。开化龙顶名茶产业已成为开化县的农业支柱产业,名茶生产已成为开化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一、茶业产业化生产现状

1、政策重视,组织健全1997年开化县委、县政府组织成立了开化龙顶名茶协会,会长由县委副书记兼任,协会主要负责开化龙顶名茶品牌的管理和宣传工作。1998年开化龙顶茶系列标准通过鉴定并实施,成为浙江省第一部名茶类省级地方标准,该标准的实施规范了开化龙顶名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有利于开化龙顶名茶的健康发展。2001年开化县政府相继成立了开化龙顶名茶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和机制化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每发展一亩无性系良种茶园补助200元,每添置一台加工机械补助500~1000元,这些政策和措施极大地提高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全县无性系茶园面积、名茶产量迅速增长。为适应产业化发展,2003年开化县政府扩建了"开化龙顶名茶市场"。附近县市及福建、安徽、湖北、上海、杭州等地客商纷纷盟,商峰期每天驻客商二三千人,进出名茶上千吨,成为浙西一带很有影响力的名茶市场。

2、无性系良种茶园发展迅速随着开化龙顶名茶知名度的提高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引导下,全县茶农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20烏龍茶00年以来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每年以3000亩以上的速度增加,全县无性系茶园面积从2000年的1.2万亩发展到2004年的2.8万亩。为保证无性系茶苗的质量,县特产局还规划了100亩茶苗繁育基地。根据开化龙顶名茶的特征,有针对性地繁育一些品种,并选育适宜开化气候特点的新品种,为无性系良种茶园的以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开化县制定了产业化发展的"十百千"工程,即建10个名茶示范园,通过名茶示范园的技术示范培训,带动100个名茶示范茶园的发展,择优培训1000名制茶能手和销售能人。到目前为止,开化县已有300多人在全国各地开办了开化龙顶专卖店或销售网点,年销售量占全县的50%以上,这些销售点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全县名茶销售量的提高和名茶产业化的发展。

4、名茶机制率高开化县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和技术改进,先后完成了开化龙顶名茶"机制加工工艺"、"滚筒提香技术"、"汽热杀青配制工艺技术"项目,开化龙顶名茶基本达到全程机制化。机制的开化龙顶名茶具有色泽翠绿、滋味甘爽、香高持久的独特风格。目前全县拥有392个名茶加工厂,1830余台理条机等加工设备,其中汽热加工设备3套,年加工能力250万吨,名茶机制率达95%以上,在浙江省名列前茅。

二、存在的问题

1、集约化程度不高开化县是山区县,大面积连片或集中成片的茶园不多。由于山地承包到户的原因,形成千家万户种植茶园、家家户户自己炒茶的局面,茶园管理不一致,加工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名茶质量不统一,名茶标准化程度不高。

2、茶类结构不合理开化龙顶茶在浙江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名茶产业在全县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单芽类开化龙顶名茶在市场上走俏,许多农户纷纷生产单芽类开化龙顶名茶,导致高峰期采摘工十分紧张,少数生产农户降低鲜叶质量要求,忽视质量、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开化龙顶名茶的市场信誉。

3、龙头企业发展快开化县财政困难,最近几年除连续对发展茶园进行一系列补助外,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投入不多。全县只有3家从事开化龙顶名茶生产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由于没有明确的扶持政策,以及龙头不能享受个体茶农的税收优惠政策,使龙头企业在经营上处于不利地位,产业化带动能力较差。

4、茶园无性系良种普及率不高开化县历史上是遂绿生产基地,20世纪70~80处代种植的有性系群体种茶园较多,至2004年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只有2.8万亩,无性系良利普及不高。群体种茶园所有权基本上属于村集体,茶树衰老,每亩产值仅为2000元左右,经济效益较差。由于改植换种成本较大,茶农改造老茶园顾虑较多,积极性不高。

三、对策和措施

1、鼓励生产大户连片发展茶园通过合理的土地流转方式,鼓励有实力的生产大户连片发展茶园。目前,全县已有50余户面积超过100亩的无性系良种茶园生产大户。凭借生产大户加工管理技术上的优势,采取收购鲜叶加工的方式,逐步淘汰作坊式加工厂,将每个村的茶园纳入到生产大户的生产和加工管理体系之中。通过雇用当地劳动力采摘鲜叶和管理茶园,对社会劳动力进行合理的分工,改变家家户户经营生产和加工的状况,提高茶园管理水平,确保开化龙顶名茶生产的稳定性和统一性,从而提高名茶质量。

2、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龙头企业在管理水平、生产加工技术、市场销售网络等方面都具有优势,政府对龙头企业采取贴息贷款、销售网点补助、品牌宣传倾斜等优惠政策,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最终形成"龙头企业+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社"的生产模式。再由龙头企业通过示范园加工厂的技术示范,带动生产大户共同促进产业化的发展,形成"技工贸"相结合、"产供销"一条龙,共同发展的格局。

3、加快开发名茶系列产品名茶消费市场呈现多元化,为适应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市场是既需要单芽型开化龙顶名茶,更多的是需要一芽一叶型开化龙顶名茶;既需要名茶,也需要优质茶。单一产品、单一品牌的市场风险很大,极少数不法经销商的假冒伪劣产品都有可能给开化龙顶名茶带来"灭顶之灾"。因此既要开发单芽型开化龙顶名茶,满足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以创品牌和占领高端市场,又要积极组织生产开化龙顶名茶的其他系列产品和优质茶,占领大众消费市场,形成各种产品茶同发展的局面。同时可以根据茶树生长特性,生产多品种系列产品,达到茶园经济效益最大化。

4、加快技术推广,提高"四化"水平"四化"即茶叶生产加工的"苗良种化、无公害化、机械化、标准化"。开化县茶园良种率较低(不足30%),而无性系良种产量高、品质优,茶园经济效益要高出群体种3~4倍,因此淘汰群体种茶园、大力发展良种茶园是开化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开化茶业产业化建设的工作重点。开化县发展有机茶起步较早,开化县名茶开发公司早在1999年就获得了有机花认证,在有机茶管理和生产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3年开化县获得了首批"全国无公害茶示范基地先进称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