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踏歌凌云新农村

发表于:2025-01-23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3日,"山高石多弄场深,缺土少水难生存;群山莽莽铺大地,十家农户八家贫。"千百年来,这首民谣不知唱出了多少壮乡人的无奈和酸楚。然而,时过境迁,今昔迥异。随着中央一号文件把"三农"问题列为"大计",随着社会主

"山高石多弄场深,缺土少水难生存;群山莽莽铺大地,十家农户八家贫。"千百年来,这首民谣不知唱出了多少壮乡人的无奈和酸楚。

然而,时过境迁,今昔迥异。随着中央一号文件把"三农"问题列为"大计",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花结果",山旮旯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虎年春节,记者一行深入老区凌云县采访,在城里乡间,在村落农户,就看到了别样的景致,闻到了别样的乡风,感受到了别样的生活。

古府处处气象新

凌云今天摆歌台,

唱首山歌开心怀;

恭喜虎年发大财,

男女老少乐开怀。

2月17日正月初四,记者踏上茶乡凌云,歌声便扑面而来。

在县城泗水河岸,各路歌手齐聚一堂,大显歌才,以歌传情,欢度新春。一曲曲嘹亮的山歌唱出了茶乡人民的新生活,也唱出了茶乡父老的一腔豪情。

"以前吃不饱,穿不好的,整天为生计操劳,大家哪有闲心唱山歌啊。现在日子好过了,这人哪,一开心就想哼几句。"当地山歌手欧美荣感慨地说。

地处桂西大石山区的凌云,是一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府。来此之前,记者就听过凌云"山上水城古府茶乡"的美名,没料到眼前的古府山城更让人陶醉。

漫步县城,泗水河一水中流,两岸的古榕垂柳,倒影入水,人行道、步行街纵横交错,各种店铺民居就势依河而建,白墙灰瓦的传统建筑和条石铺砌的大小码头,相继恢复重建的文庙、三星塔、挹翠门、春熙门等古建筑,让繁荣的山城散发着迷人的古韵。

近年来,凌云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从实际出发,以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管理标准化为目标,大力推动"三张叶子一枝花"(茶叶、桑叶、烟叶、花卉)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发展。2009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万元,增长15.0%;农民人均纯收入2504元,增长15.0%。

"去年,我们干茶产量达2921吨,产值9300万元,获得了'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县委宣传部部长岑景蔚自豪地说。就在泗水河旁,立着号称"天下第一壶"的大茶壶和茶杯,见证了当地对茶叶产业的重视,也成为茶乡人民的骄傲。

千年古府展新颜,如今的凌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五指山下新生活

矗立于凌云县城南的五指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细心呵护着茶乡的儿女。花园般美丽的下甲乡九洞新村,便是镶嵌在五指山下的一颗璀璨明珠。

傍晚,记者来到九洞屯,这里炊烟袅袅,浓浓的年味弥漫村落。

九洞屯是个受灾新村。2003年8月7日,因连续降雨,崩塌下的大石块砸毁26间房屋,由于疏散及时,没有人员伤亡。当地政府带领160多农户实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短短2年时间就建起了一个新村。如今,九洞屯已成为凌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之一。

入夜,屋外凉风习习,却挡不住村民看戏的热情,他们邀请田林县乐里镇同春壮剧团来到村文化广场进行演出。

"歌唱下甲新农村,文化活动有名声,街道亮化如城镇,农民跳舞唱花灯,党的政策确实好,处处建设新农村,感谢党的好领导,我们歌唱新农村。"

"来到下甲好地方,拉开嗓门把歌唱,歌唱这里新风气,歌唱这里大变样,唱完我们新农村,男女老少笑盈盈,干部群众团结好,幸福日子万年春。"

山歌,一首赛过一首;欢笑声,一浪高过一浪。当晚,在村民家里,记者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大伙儿唱起了山歌,学起了对歌,与乡亲们一起同唱新农村,同唱新生活。

那花屯上摆歌台

2月18日正月初五上午,加尤乡百陇村那花屯的男女老少以鞭炮和烟花,欢迎记者到来。

那花屯不是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然而全屯楼房林立,看上去不比其他地方的新农村差。"这几年,百色到乐业的二级路通了,到屯里的路也修好了,大家搞劳务、跑运输,在山上种茶,在河里养鸭,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百陇村委主任黄景铁介绍。

记者注意到,那花屯的前山后坡,都开辟成了茶地,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绿油油的茶树;村前的屯级公路上,不时驶过一辆辆"皮卡"和"柳微",车头还挂着"汽车下乡"的字样。

午餐,村民们用当地最高礼仪招待我们--宰了一头小黄牛,摆上五六桌,大家热热闹闹吃起来。邻村的女山歌手罗松梅和郁再江赶上门来找记者对歌。于是,农户家里,摆起了山歌擂台。观众,是全村的男女老少。

"唱歌先来唱歌先,哪个丢你领导在桌边,桌边留给大家走,找你领导对歌先。"容不得我们推辞,罗松梅张口就出歌。这位自小爱唱山歌的农村女子,如今已是布柳河一带小有名气的山歌手,在政府及民间组织的各种山歌比赛中多次拿奖。

"我来对!"老记李启瑞再次主动"请战",应声对出:"你喊唱歌就唱歌,你喊打鱼就下河,哥拿竹杆妹拿网,随便打到哪条河。"歌声虽然不够"正宗",却唱得像模像样,博得了满堂喝彩。

随后,双方你一句我一句,从中午"唱"到下午。对歌的结果是,村民们亲切地送给了李启瑞记者一个雅号--现学现卖的"山歌王"。

"看我今天壮山坡,好山好水好生活;家家都有新米酒,酒坛一开壮家乐;树上鸟儿代我邀,请你来年再对歌。"汽车开出村口,身后,又传来清脆悦耳的歌声--那是那花屯歌一样的生活,那是大山农民最盛情的邀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