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茶言茶语:说起人生,我们不禁又讨论起茶道来

发表于:2025-01-22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2日,"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受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受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

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因为,"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方法。"怡"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期间,有文友讲了一个故事:有个老干部卸任后,在路上遇到了过去给他开车的司机。司机没和他打招呼一扭脸走了。就因为这个,老干部一气之下,没过多久就死了。我当时就说,他如果来和我们一块品茶,或许死不了。品茶能使人克服浮躁,品茶能使人淡泊名利,品茶能使人先知祸福。台上时,要想到下台时;辉煌时,要想到颓废时。成功时要夹起尾巴做人,失败时要挺起胸膛走路。这是我从品茶中悟出的道理。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清、敬、怡、真。"

"清":"清洁"、"清廉"、"清静"及"清寂"之清。"茶艺"的真谛,不仅求事物外表之清洁,更须求心境之清寂、宁静、明廉、知耻在静寂的境界中,饮水清见底之纯洁茶汤,方能体味"饮茶"之奥妙。

"敬":敬者万物之本,无敌之道也。敬乃对人尊敬,对己谨慎,朱子说:"主一无适",即言敬之态度应专诚一意,其显现于形表者为诚恳之仪态,无轻藐虚伪之意,敬与和相辅,勿论宾主,一举一动,均佁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烦思杂虑,由之尽涤,茶味所生,宾主之心归于一体。

"怡":据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桨也。"可见"怡"字含意广博。调和之意味,在于形式与方法,悦桨之意味,在于精神与情感,饮茶啜苦咽甘,启发生活情趣,培养宽阔胸襟与远大眼光。使人我之间的纷争,消弭于形,怡悦的精神,在于不矫饰自负,处身于温和之中,养成谦恭之行为。

"真":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与真知结合的总体。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欲,不为利害所诱,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换言之,用科学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诚,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能与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基于品茶的多种好处,我们又对茶庄主提出一个设想:除了多设茶座外,再注入一些文化的内涵,比如把我们当地文人和工艺家等的书法绘画根雕奇石剪纸窗花甚至用雪糕棒做成的大塔城楼等一并在这里展览,让来这里的人一边欣赏文化,一边品尝茶叶,既健康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还纯洁了心灵,那将是多么高雅和谐的好事情啊。

"人生如品茶,酸甜和苦辣,参透四字经,长寿且豁达。"且以此诗做结,望人们向茶靠拢,向文化牢笼,正确面对人生,提高自己的品位和生活的质量。

0